讲故事也是技术活这个国家级培训班教你讲

编者按:故事力决定影响力!故事力凝聚了情商、沟通、战略思维等,是一种与世界沟通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决胜于未来。

研究社会科学,总离不开“故事”;开展具体工作,也离不开“故事”。“故事”往往融合了历史呈现、意义追寻、广泛传播等核心要素,形成了一个思考过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宏大脉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王义正湘西州报道

近日,一个很不一般的培训班,在湖南省湘西州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培训。

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脱贫攻坚交流基地(以下简称“交流基地”)的余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建设及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培训班”。

大湘西的“好故事”

▲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建设及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式现场。

培训班的规格很高,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湖南省乡村振兴局承办,湖南省委副书记朱国贤,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出席了开班式。

除邀请到国际传播专家讲座授课之外,学员们还赴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菖蒲塘村、竹山村等地进行了现场观摩。

▲培训班学员在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园参观。

在花垣县十八洞村,学员们看到了什么叫“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的“飞地经济”。当地通过采取“贫困户+农头企业+产业项目”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花垣县农业园区流转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基地。这一模式,解决了十八洞村人多地少的难题。猕猴桃产业园自挂果以来,累计为十八洞村分红万元。

“这个猕猴桃‘飞地经济’产业园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发展产业就是要走对路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二级调研员胡畅生兴奋地说道。

▲金秋九月,竹山村风景如画。

隘口村发展茶产业,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竹山村通过搭建文化旅游平台打造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菖蒲塘村则做大做优水果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楠木桥村通过创建“连村联创、抱团攻坚”模式,实现了富民强村奔小康。

▲在菖蒲塘村学员们听向导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此摘柚子的故事。

伟大意义赋予了故事以生命力和传播力!目所能及,学员们看到产业发展越好、村民致富能力越强、乡村振兴成效越实,说明交流基地建设的水平越高,对受访者的影响力才能越大,好感度才能越高。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年贫困发生率达13%以上。近年来,以首倡之地担当首倡之责,以首倡之为争创首倡之功的责任担当,湖南走出了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的脱贫攻坚之路,书写了新时代中国减贫奇迹的湖南篇章。

三天培训,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不少参加培训的学员感慨良多。江西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曹爱珍写下了心得体会,“通过这两天到湖南省花垣十八洞村、五龙茶园和凤凰县竹山、菖蒲塘村实地观摩学习,深切感受到兄弟省市对脱贫减贫工作的鲜明态度。”

全人类的“活经验”

这个培训班的名字,包含两个维度的意义,即“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

首先,什么是“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呢?

年1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发文,确定了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和脱贫攻坚考察点。其中,15个省(区、市)的50个县区市为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91个考察点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

这50个交流基地和91个考察点,是我国扶贫工作成就和经验做法的重要示范和展示窗口。把“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建设好,就是把示范窗口建设好,方便外界了解、学习、认识中国的脱贫攻坚。

▲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中英文呈现。

其次,什么是“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呢?

这个更好理解,就是要把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彪炳史册的人类减贫奇迹用更鲜活的“语言”、更直观的表达、更严谨的叙事,让全世界更多关心中国发展的人客观、公正、全面地了解真实的中国。

建设好这个窗口或者平台,提升这种能力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脱贫攻坚为样本,讲好、讲活、讲懂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在国际上更具影响力和穿透力。

在开班式上,如今中国的脱贫攻坚已然成为一张响亮的“国际品牌”,许多国家纷纷前来中国“取经”。

比如,阿根廷来学习电商扶贫,伊拉克来学习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尼日利亚来学习沙漠治理、生态扶贫。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讲好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呢?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回答了这个问题,“讲好新时期中国减贫与乡村振兴故事,既是系统总结宣传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和实践的需要,也是凝心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更是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需要。”

这句话需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即:总结经验、擦亮品牌、增强自信。

贫穷是人类最大的灾难!然而,中华民族靠着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的艰苦奋斗,终于创造了奇迹,消灭了绝对贫困,破解了千年难题。我们在欢喜自豪的同时,更应该总结好脱贫经验,这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更是全体人类社会的伟大财富。

当前,国际局势波诡云谲,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愈加明显。我们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需要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营造更有利的软环境为硬实力赋能,从而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之一竹山村。

因此,要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认识到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理论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就需要用鲜活的故事、生动的案例以正视听。

讲好了“中国故事”,能够让我们越来越“平视世界”。用铁一样的事实激活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不论是精准扶贫方略,还是脱贫攻坚精神,既反映了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的差异与藩篱,是其他国家和民族都可以学习交流和借鉴分享的“活经验”。

新湖南的“新内容”

这样的培训班是第三次举办,前两次分别是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和年在河北省阜平县,主题都是交流基地观摩建设。

此次在湖南举办的培训班,加上了“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这个主题,可见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全国15个省(区、市)的基地和考察点共接待了国内外考察团组批次,其中,湖南接待了批次,占总数的1/4。

年,在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花垣、凤凰、吉首、麻阳4个县市被评定为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十八洞村、菖蒲塘村、竹山村、隘口村、楠木桥村5个村被评定为首批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形成了环十八洞村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

自年各基地挂牌以来,湖南各基地和考察点共接待各类来访团1.4万余个72万余人次,其中涉外团组72组余人,中国减贫故事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传播。

在开班式上,湖南省委副书记朱国贤说:“湖南把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建设作为代表国家形象、展示湖南担当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宣传,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是此次培训班选择湖南的重要原因。

讲故事的“湘”路子

那么,到底湖南有哪些好经验和好做法呢?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精心提炼经验,确定一条“精品路线”。

湖南对交流基地减贫经验模式和脱贫致富故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挖掘。综合各基地和考察点的不同人文特点、带贫益贫机制、脱贫攻坚成效和外事接待条件等因素,结合考察团队不同的考察天数和考察主题,设计出可以满足1-3天考察需求的路线,每个考察时间段按照出发地的不同规划了A、B两条线路,确保线路安排科学、人员引导有序、现场组织高效、参观主题突出。

▲12集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外宣片《精准扶贫的力量》。

每个考察点,都有中英文外宣片,当地农民、驻村帮扶干部很多都成了讲解员,通过他们现身说脱贫,让来访者可学、可信。昔日未踏出大山的阿婆阿公,如今也能大大方方地与海内外游客交流,分享脱贫致富的喜悦。

其二,打造外宣精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近年来,湖南围绕基地和考察点,推出了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交响叙事组歌《苗寨的故事》、花鼓戏《桃花烟雨》、图书《立此存照》等系列优秀文艺作品。今年1月,以十八洞村精准扶贫为原型的《大地颂歌》电影版在老挝上映时,立刻引发了热烈反响。

▲身着民族服装的向导用中英文向学员们讲解十八洞村猕猴桃产业园“飞地经济”模式。

同时,通过专题培训、部门借用、对外聘请等方式,建设了一支业务技能精通、讲解能力突出、外事礼仪良好的专业化队伍。例如,湘西自治州专门召开基地讲解员和翻译员培训会,聘请专家从扶贫政策、外事礼仪、文化旅游、民族宗教、英语讲解和翻译技能等方面,对45名讲解员、翻译员进行全方位集中培训。

其三,创新宣传模式,明确一条“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路子。

一方面,湖南主动供稿中央主流媒体,在头版头条等重要位置刊发考察点精准扶贫故事;另一方面,湖南积极对接中央部委,邀请国外政要、媒体记者深入考察点采访调研或开展线上交流活动。

比如,今年7月底,以莫言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知名作家到访十八洞村。而中国作协正式将十八洞村确定为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今年8月份,来自德国、日本、朝鲜、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媒体和部分中央媒体记者30余人深入十八洞村采访报道。

“湘西之窗”展现的“湖南之为”,将告诉全世界什么是“中国之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8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