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年8月份,富士康与India签订了5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计划在India建设超过10座工厂,然而截止到年,情况却不容乐观,除了疫情造成的影响,工业基础薄弱,配套跟不上成为最大的影响因素。

现在小米、OPPO等企业在India也遇到相同问题,由于India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疫情之下装配工厂甚至一度陷入停顿。这也是导致韩国三星撤走在新德里郊外手机工厂的主要原因,当然三星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准确:时机未到。

这些年也出现了很多呼声,那就是摆脱全球供应链对于中国的依赖。从年到年,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度指数从0.4逐步增长到1.2,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5%。这让很多企业担心“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危险。同时中国的用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从年的55美元上涨到年的美元,几乎上涨了4倍。

近些年我们也看到,部分产业链转移到越南、孟加拉以及印尼等东南亚国家,那么有没有可能供应链转移到人工成本只有中国1/3的India呢?要知道India和中国一样,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工厂,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从年India人口数据来看,14岁以下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26.6%,中国这个比例是16.7,同时中国还有高达12.5%的中老年人,India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预计将在年超过中国,届时,中印两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分别是9.56亿和9.71亿。India每年将新增高达万的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势头非常迅猛,中国即将消失的人口红利,似乎India可以完全承接。

有些事情,不是人多就行的!

和富士康一样,很多人看到了India巨大的人口红利,却没有看到薄弱的基础工业。India经济虽然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增长却十分缓慢,或者说陷入停滞状态。我们拿年数据来看,India工业增加值只有亿美元,只有中国的1/10,所以这就导致了,India制造业对中国的依赖度非常高,比如手机,有75%的零部件需要从中国进口,他们引以为傲的医药,原材料有70%也来自中国。

我们来比较下中印两国工业增加值,中国工业增加值占比一度达到60%,而India始终维持在24%-28%左右,不到30%,这些年虽然农业增加值有所降低,但是却被服务业所占据。过去我们由农业过渡到工业,然后由工业再过渡到服务行业,然而India却直接跨过工业,进入服务业。

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一个国家如果农业劳动力比较富裕,首先会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有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广东地区,从事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之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些产业再逐渐转移出去。

当年日本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随后又有这些地区转移到内地,目前又向东南亚转移,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之为“雁行模”,也就是日本是亚洲的领先者,亚洲四小龙、以及后来的中国是大雁两侧的翅膀。

可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在,India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就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如果往前追溯,从年开始,一直维持在25%的比例。

中印各部门增加值和就业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难道India不明白工业对整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吗?拿我们最熟悉的汽车为例,汽车制造业每创造一个工作岗位,就会创造其他7个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比如经销商、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等等领域,对就业的促进呈乘积效应增加。

India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从建国之初就明白这个道理。其在年开始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把机械制造、铁路、军工等工业放在了优先地位发展,并针对性制定了扶持政策,甚至限制私营企业的进入。之后十几年,India加大了对工业的投资,可是由于国有资金有限,私营企业又受到限制,导致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没有能够保留下来。

为了解决国内资金发展不足,India还利用国际援助发展本国的重工业,在实施进口替代之后,工业产品自给率一度达到90%,然而本国工业依然没有发展起来,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贸易保护。India对外国工业品的限制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关税一度达到%-%,为何有如此畸形的发展路线呢?源于久久不能忘怀的殖民历史。

India和中国一样,在工业革命之前,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非常高,中国在明朝时期在世界经济当中的占比一度达到50%。India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国家,可是在年,India人均产值约为英国的56.4%,然而到了年英国人均产值达到India的2.63倍,年更是达到10.29倍。

17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好望角以东经贸垄断权,此后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以及经济能力,逐渐成为India统治机构。年,英国正式接管了India的统治权,把India视为最重要的殖民地。

在成为殖民地这段时间,India农民从事棉花、橡胶、甘蔗等工业原材料的种植,同时大量的工业品也由英国涌入India。从年到年,英国输入India的棉布增长了60倍,而在此期间India经济增长率仅为0.5%。

于是包括圣雄甘地在内的政治精英们认为India工业化的失败完全归咎于殖民者的剥削与压迫,这种对殖民者的痛恨,让他们日后“自力更生”的意愿非常强烈,保护主义成为India基本的对外经贸政策。

在你想方设法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工业品的时候,自己的工业品当然也会受到限制。本国工业如果完全按照内需拉动,很难形成规模,继续发展,其次过强的自我保护,面对国际市场,如何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力呢?

我们国家在刚开始加入WTO的时候,对外依存度一度达到60%,可是我们相信国民的智慧,在随后的10几年的时间里,依存度不断下降,截止到年,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只有31.6%。从年到年,我们国家的人均GDP增长了50多倍,对世界经济占比从当初微不足道的1.8%上升到如今的26%,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年RCEP谈判,也让我们看到殖民时期对India产生的阴影面积,RCEP协定是亚洲和大洋洲之间划出的一个全球最大贸易区,这里不仅包含了全世界22亿人口,同时26万亿的GDP总额,几乎占据全球贸易总量的30%。这些贸易协定在中国被称为是继改革开放、加入WTO之后,第三大里程碑事件。

根据RCEP协定,中国、日本、韩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这15个国家之间要充分开放彼此的市场,各自的货物贸易要有90%的产品要么立即降至零关税,要么在十年内降至零关税。除了货物贸易,其他的服务贸易、投资等等领域也都互相给出了尺度非常大的互惠约定,都是按负面清单给的。

India虽然全程参与了谈判,但是最后环节还是退出加入RCEP,理由其实很简单,担心国内经济承受不了。不过我们也给India留下了一个敞口,India虽然没有签署协议,但是只要申请,随时可以加入,而且还可以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其他成员国的经济会议。

中国不可替代的原因

中国工业能力的强大绝不是一两个因素促成的,开放的市场,完备的教育体系、稳定的国内环境都是工业强大的原因。中国年工程师人数万人,相当于每万人里有个工程师。而且在国际工业22个大类中,产品产量有12个大类名列第一,在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过去国际贸易一直奉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意思是每个国家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自有贸易实现双赢,或者说落后国家在早期利用关税保护幼稚工业,之后等工业发展壮大走,在实现自有贸易,显然India采取的是后一种策略。

然而中国以其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体量,让这个“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失效了。我们在用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比较优势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我们还在攀升高端产业,比如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我们没有在产业升级当中迷失自己,我们通过智能制造,机器取代人的方式,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旧留在了中国。

而且我们也没有向拉美、东南亚一样实行盲目的自由化,我们在限制外资准入范围的同时,也以税收、土地的优惠政策加大外来资金的引入,让外资真正进入实业,而不是金融、能源等容易制造泡沫的产业,不让外国资本在推高一轮资产价格之后,大赚一笔走人。

我们从西方引进技术、资本,向西方出口工业产品,同时我们也从亚非拉等国家进口原料,并向第三世界出口工业产品,形成了全球贸易的双循环。这也是西方国家,以及India很难实现的一种模式。

总结

在这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我既是追赶者,也是被追赶者,当我们看到India巨大人口红利的时候,却没有看到过去我们发展潜在要素,中国的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勇气,甚至我们对外关系的智慧,都让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呈现出稳定式增长的趋势,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0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