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我们失去了一个邻国,现在在哪里
相信80后应该都有记忆,当年读书那会,我们在学习地理时,有一个必备的技能,也是考试必考的内容,就是我国的邻国。当年我们的邻国有15个,分别是:老挝、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总共15个。但是到现在的地理上,我们发现,我们竟然少了一个邻国了?这是怎么回事?(一)实际上,世界本没有变,唯一有改变的是土地的归属问题。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以前我们的邻国15国里面有个不显眼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锡金。锡金,以前是锡金王国,历史上每一只和中原大地有来往,当年的锡金在清朝乾隆时期已经是藩属国,而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清朝国力逐渐衰弱,加上西方列强此时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开始了全球扩张的道路,整个世界基本被列强完成了划分。这里面,属于印度半岛的锡金也被划入了英国的势力范围,接受英国的保护。我记得在以前的文章里面专门写过印度二战后的独立问题。而锡金的命运,就和印度完全捆绑在了一起。二战结束后,世界殖民地独立运动大爆发,加上英国经历二战的摧残已经无力再在其殖民地提供保护。这里面,印度半岛地区,出现了较大的权力真空。英国从印度半岛撤走后,印度趁机拿到了英国的统治权,这里面的统治,不仅仅是包括了对自己领土的统治,在曾经英国的东印度范围之内,印度渴望全部归属于独立后的印度。——这里面当然就包括了当时的锡金。▲锡金地图,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降水量较丰富但是锡金国王不干!要知道,当时的锡金虽然是一个山地国家,国家资源也不算丰富,但锡金有一个非常好的地理优势:靠近喜马拉雅山脉,水资源丰富!所以实际上锡金在国王的多年治理下,国家生活的并不错,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国王也想在当时的民族独立运动中随了大流,渴望自己也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锡金曾经的国王,后来逃亡美国,最后娶了当地美国妻子但是我前面说过,当时的印度曾经幻想的是自己掌握整个南亚大陆!所以别说是个锡金,就是“黄金”印度都要抢了去!于是在年,印度借着帮助锡金安邦定国为理由,派兵进入锡金并强行修改锡金宪法,规定锡金的行政长官由印度派驻,并且将锡金定义为印度的“联系邦”。年,印度干脆撤掉了“遮羞布”,解散了锡金的国王卫队,并正式吞并锡金,将锡金化为自己的领土,取名“锡金邦”,类似于我们国家的“省”。(二)实际上直到年左右,我们才承认了锡金被印度吞并的事实,也就是认可锡金正式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邦。当然,这里面是有其他利益关系的,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查阅,这里不做太多解释。我现在要说的是,目前的锡金,到底怎么样了?根据印度官方的统计,目前的锡金GDP总量处于全国前列的水平。可能有人会不信:一个被吞过来的外邦,生活水平这么高的吗?实话告诉你,锡金人民的生活,还真不差!首先,锡金本身拥有的资源就不错。我前面说过,锡金因为背靠喜马拉雅山脉,水资源丰富,境内的有一条“蒂斯达河”,而因为是靠近喜马拉雅山脉山脉,所有整个锡金的地形落差起伏比较大。这种落差有何用呢?发电哪!所以在锡金本土,有超过20座水电站。当然这些水电站的建设不可能是锡金自己独立完成的,这里面有印度支援的很大一部分资金,一方面印度通过支援水电站建设赢得民心,另外一方面印度可以将锡金多余的电量输送到北部的其他邦,一举两得。而因为这,让锡金解决了用电的问题。我在以前的文章里面也说过,有山的地方矿藏丰富,同样,在锡金这里,铜、煤资源丰富,所以这又是一个好的投资点。但这还不够,在锡金这块土地上,森林资源丰富(降水多),所以这边的野生动、植物也多,而动植物多,名贵药材也就来了,比如说天麻、麝香等,印度的出口麝香80%来自于此……而因为锡金这个国家历史上被多个国家统治过,所以在文化宗教上有很大的多样性,比如说锡金内通用语言有尼泊尔语、不丹语、英语等,宗教上受到周边的影响,佛教、基督教、婆罗教等更是百花齐放……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为这个地区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喜欢山水的,可以去这里看连绵起伏的雪山,喜欢宗教的可以去这里讨论世间……所以说,锡金具备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造化,这些本身具备的条件,就能很好享受生活了!再加上从印度吞并锡金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不断加大对锡金的投入,最终让现在的锡金成为了一个人均GDP超过了印度很多邦的“天府之邦”!(三)锡金并入了印度,这或许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隔断了与东方的交流,加上锡金本土宗教又呈现了多样的复杂性,周边的尼泊尔也一直在不断渗透,导致了锡金国内民族构成上,尼泊尔人既然成了主体。所以,划入印度,一方面等于让尼泊尔与印度结下梁子,另一方面,也让印度长期为这个地方操点心。今天的锡金或许人们的生活过的还算不错,但是未来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谁知道它会向哪边看齐?诸位,你说呢?原创/小镰先生抄袭必究,欢迎转发分享
上一篇文章: 丁雷雨书法篆刻皆有新得 下一篇文章: 我在中老铁路检修铁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