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遭厄运,否极泰来明清时期中国与老挝
引言
老挝人民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北部毗邻中国,南部与柬埔寨接壤,东西向各与越南和缅甸是邻居,总人口超过万,首都城市为万象。老挝在古代曾隶属于真腊王国,并在14世纪建立澜沧王国。
从18世纪初国家分裂开始,先后遭受过暹罗、越南和法国的殖民侵略,最终于年获得独立。今天的老挝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基础薄弱,但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其盛产的柚木、花梨等名贵木材享誉全球。
老挝始终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仅是中国的友好近邻,更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伙伴,两国之间有着亲兄弟般的深情厚谊。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史料中,中老关系是一枝引人瞩目的奇葩,两国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前。
一、明朝:两个强大帝国之间开启了友好往来的序幕
在古代老挝的北方地区,存在过一个强盛的邦国——琅勃拉邦,又称“芒耍”,早在那个时候,中老之间就已出现友好往来。年,法昂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澜沧王国,定都于芒相通。不久后的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新生的大明王朝。两个近邻的强大政权几乎在同一时期进入了长治久安的发展局面,相似的政治生态也为两国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埋下了伏笔。
时至今日,琅勃拉邦地区还流传着老挝使节不远千里去访问中国的动人事迹。而澜沧王国时期更是每隔两三年就要派出使臣向中国致礼。在明朝统治的二百七十余年中,澜沧王国的十位君王累计派遣使者达30次之多。年到年,澜沧王国发生了严重的王位之争,朝野混乱,社会动荡。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亲王仍然没有放弃遣使中国的传统,可见老挝统治者对中老关系的高度重视。
美丽的琅勃拉邦年开始,中老之间的使者往来第一次发生了中断。由于强大的越南王朝频频袭扰澜沧王国,对老挝的国家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直到年,澜沧王国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英勇地击退了十八万侵略军,二太子才得以重新登上王位,并且在当年就恢复了对中国的使臣外交。明朝皇帝得知了澜沧王国顽强抵抗的光辉事迹后,立即颁诏对越南提出严正谴责,并毫不吝惜地对老挝“保障生民,击败交贼”的精神壮举大加赞扬。
但是,在到年,由于老挝国内矛盾危机重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首都芒相通都时常处在战火硝烟之下,老挝的处境异常艰难,导致中老之间的友好交往再一次陷入中断。这一时期,虽然官方之间的使节交流暂时停止,但是民间的商人、马帮却成为两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主力军,大批来自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纷纷去往老挝经商,甚至长期在那里定居。
永乐皇帝朱棣16世纪末,明朝的封建王朝统治陷入腐败混乱,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自顾不暇,中老关系的发展也因此陷入长达40年的停滞期。直到后来澜沧王国摆脱缅甸的统治宣布独立后,到了年,双方终于再次恢复互通使节的友好传统。
二、清朝:内忧外患的相似处境使两国交往陷入停滞
当中原大地进入大清王朝,享受最后一段太平盛世的时候,老挝却处在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严峻困境中。毗邻的越南和泰国频繁地插手老挝的内政,甚至直接派兵进犯边疆,加之国内的王位之争不断,导致老挝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并最终不堪重负,分裂成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三个王国。中老两国的面貌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悬殊最大的时候,外交交往也因此停滞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年,琅勃拉邦王国国王英塔松即位,终于结束了这种动荡不堪的政治局面,并在当政的二十六年间先后六次向中国派遣使节,恢复了两国之间的官方联系。年,强大的泰国占领了老挝全境,对中老交往构成了很大的障碍。但是即便如此,年老挝仍专门派出使者为乾隆皇帝祝寿,恭贺他的八十寿诞。
乾隆寿诞“千叟宴”从时间长短上比较,清朝的中老交往比起明朝要短的多,只有区区一百二十多年,使节来往的次数也要少得多。个中缘由来自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老挝一直处于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清朝时也将老挝的“朝贡周期”定得比较长,从五年一贡到十年一贡不等。
年,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开进了东南亚,对中老两国进行了长期的军事侵略,两国之间的往来自然再一次陷入中断。随着晚清统治的日益腐败,国内爆发了多如牛毛的人民起义和革命浪潮,清政府疲于应付、捉襟见肘,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停止了与周边国家的官方来往。
另一方面,老挝的日子也过得很艰辛,于年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陷入艰苦卓绝的争取民族独立自主的抗争。这些内外因素共同造成了晚清时期中老关系中断的局面。
三、贸易:从民间自发的商旅,到官方使团的“朝贡”
纵观明清时期中老两国的友好往来,有官方发起的政治外交,也有民间自发的贸易交流。一千多年来,两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始终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之上。在法昂统一老挝、建立新生的封建政权后,各地诸侯时常向他进献奇珍异宝,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来自中国的绸缎、瓷器和珠宝,这些商品大都是由中国商人或老挝商人从中国带来的。
《皇清职贡图》中描绘了老挝人民的生活景象:他们掌握了熟稔的粮食耕种技术,勤于发展纺织等轻工业,并且在两国之间的交界处活跃着大量开展跨国贸易的商贩。《伯麟图》记载,老挝人民性情温和,常穿麻布衣裳,头戴斗笠,他们有着很强的谋生技巧,在城市中经商的人非常之多。
《皇清职贡图》书影琅勃拉邦以北有一处南与江畔,这里有一个叫做“腊汉”的集镇,就是从前中国商人进行贸易的集中场所。在古代老挝语中,“腊”的意思是“集市”,而“汉”就是指来自中国的汉族人。
近代以来,来自中国云南一带的马邦仍源源不断地向老挝运送着质优价廉的布匹、地毯、绸缎,而琅勃拉邦的人民也会在特定的日子里组队来到腊汉,将象牙、犀角、鹿茸、牛黄等当地的土特产卖给前来收货的云南商人。这种贸易集会一般一年举行两次,一直延续到二战时期,为两国之间的贸易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清时期,中国的“朝贡贸易”闻名中外,“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在世界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英国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中国将东南亚使团进献的礼物记为贡品,东南亚国家则非常看重这一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外交意义。
澜沧江朝贡贸易是早期中国与南洋各国进行商业贸易的唯一方式,当然中国通常也会回赠大量的礼物作为答谢。这些礼物为东南亚各国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和收益,因为这些礼物的价值往往比送出的贡品更高。”
《明史》记载,~年,澜沧王国曾四次出使明朝,并送来大象、骏马、金银、器皿等礼物,明朝政府则以文绮回赠。永乐年间,澜沧王国向中国进献象牙、犀角等土特产,中国答谢的礼物竟是足足五百五十锭银钞,以及七十二匹布帛绸缎,价值远远超过老挝所赠的贡品,因此深受南洋各国的追捧,以至于“万国来朝”盛景的出现。
清朝赠送给老挝国王及其使臣的物品相当丰厚,品类繁多,不仅涵盖吃穿用度等基本生活用品,还包括文房四宝等文化器具。以乾隆皇帝来说,他馈赠老挝国王的物品有玉佛、如意、御书扇、茶叶、玻璃器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连赏给使者和侍从的物品也是绫罗绸缎、瓷壶漆碗,一点都不含糊。
《万国来朝图》虽然说“进贡”从字面意思上说暗指两国之间的宗藩关系,但是“朝贡贸易”实际上的受惠者却是进贡的一方,所以这种贸易形式也是两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一种重要体现。
结语
21世纪以来,老挝始终奉行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先后与个国家建立友好往来,尤其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老两国之间的交往有着一千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国人民之间早已结下了深厚的诚挚情谊。
虽然由于内外的种种原因,两国友好关系在历史上曾一度陷入停滞,但是却从未发生过任何矛盾和冲突,中老双方始终是并肩而行的好兄弟。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相信中老关系一定会老树开出新芽,为东南亚的稳定、繁荣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资料:
《明史》
《皇清职贡图》
《清朝文献通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