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休沙瓦看老挝文学对印度宗教的拿来

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79454.html

前言

在东南亚地区,大部分国家受到中华儒家文化的侵染比较多,而老挝则是受到印度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从老挝过往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便能找到这方面的影子,其中的名著《休沙瓦》便是这方面的典型。

这本书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在老挝被广泛流传,全书由二十八个字母故事和十四个子故事组成。以叙事的方式,向人们讲述道德操守、如何为人处事以及治国方略。《休沙瓦》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我们会感受到宣扬佛教的强烈意图。本文将从印度宗教文化、文学对老挝及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尝试找到为何老挝文学被认为是“印度文学的搬运工”这一说法。

印度宗教之下的全面应影响

在当时宗教繁荣之下,文学和宗教的总是在相互渗透和融合,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宗教的观念是非常普遍的事,比如西方的很多文学家就受到了基督教的深刻影响,而在东方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受到印度宗教文化的侵扰,包括中国,而老挝则可以说是在印度宗教文明之上发展的国家。

前文说到过,宗教思想侵入文学作品是一个广泛的并且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休沙瓦》中所体现的信仰观念,我们可以看到里面包含了“业报”和轮回“的宗教观念,而这两个观念则是古印度宗教的核心内容。

在印度人的宗教——婆罗门教、佛教等中,道德报应说得到惊心动魄的表现,发展为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的信仰。

婆罗门教认为一切生命都有灵魂,生命消失后灵魂还可在另外的地方复活,而一个人转世的形态和能否解脱最终取决于他本人在现在对婆罗门教是否具有虔诚之心。印度的另外一个古老宗教耆那教,他的经典著作中《十二支》同样把“业报轮回”、“精神解脱”作为其基本教义。

公元1世纪以后,大量的印度人迁往东南亚地区,从而也让发源与印度地区的古老宗教如:婆罗门教、佛教等在该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如缅甸、老挝等国,他们的”印度化“程度相当之高,并且这些宗教所带来的基本教义如“业报”、“轮回”观念已经扎根与社会中并逐渐融合与他们的意识形态中。尽管这种观点并非印度独有,在印度人迁徙之前,该观点就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出现。

但即便存在,也绝非当时的主流宗教观点,而且非常模糊。在《休沙瓦》中的业报轮回观是明晰可辨的,它是是作品的重要思想核心。再结合到《休沙瓦》的所想表达的意图,笔者认为,《休沙瓦》中所阐述的业报、轮回等观念是从印度宗教中吸收引进过来的,作品不仅认同这些原产于印度的宗教观念,甚至还把宣扬这些观念作为已任而加以弘传。

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即便是《休沙瓦》成书于南传佛教在老挝的昌盛时期,但“业报轮回”的观点并不能说说明是属于南传佛教的。从历史轨迹来看,中南半岛地区的佛教组织相对来说是复杂和多变的,在当时的地区有着很多不同组织的宗教,同时承受着包括小乘、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等宗教的影响。

在民间流传的文化故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情节和主角甚至内容相同的情况非常之多,这就是属于同源现象。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的过多,也可以认定为外部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影响结果。《休沙瓦》中一些神灵、人物的名称和古印度宗教文化有雷同之处,原因正是印度宗教文化对于老挝文学的强势浸染,是老挺文学接受古印度宗教的具体表现。

老挝吸收印度神的转变

印度宗教中的神,主要是从印度神话中吸收而来,随着宗教的发展和演变,婆罗门教、佛教等将其中神加以改造和利用。在印度宗教广泛传播与东南亚的时期,印度诸神顺理成章的也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信仰。在老挝的信仰体系中没有一个叫因陀罗的神,他原来是印度教的神名,老挝语叫做“帕因”,在《休沙瓦》中,“帕因”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印度神。

在《休沙瓦》中出现“帕因”的故事多达十二篇之多,占作品故事总数的近三成,如故事“老虎与修道士”中,“帕因”为了延长他养的八哥的生命,到处求助于各类神仙,但最终还是没能把死去的八哥救活;故事“天之擎地之柱中”的“帕因”是死去的黄牛哥哥转世而成,他帮助人间的孤儿弟弟完成了波罗奈城国王提出的种种难题考验,最终战胜了百般刁难的国王,扶助孤儿成为新的波罗奈城国王。

从作品有关“帕因”的描写中,我们发现他并非印度神话中手执金刚杵、可随意变换形体的战神形象;他也不是最高统治者,不能够无所不能。

《休沙瓦》中的“帕因”神既可以由黄牛转世而成,也可以由修行者修行而成。而且,当“帕因”和梵天、毗湿奴在作品中同时提及时,“帕因”总是位居梵天和毗湿奴之前。可见,《休沙瓦》对于古印度宗教中的“神”的角色引进,是经过自己的一番改造的,因为在古印度神话、宗教里,创造之神梵天和守护之神毗湿奴的地位要高于因陀罗即老挝的“帕因”。

《休沙瓦》中出现的古印度宗教里的神除了上述的“帕因”、“帕朋”(焚天)和毗湿奴外,还有财神俱毗罗、因陀罗的第四妻素差拉妃以及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阎王、药王等。四大天王作为集体名词在作品中也常常被提及。

老挝对印度文学的借鉴

事实上,我们听过的很多寓言故事以及童话文本都来自于印度,而由于印度的宗教和文学艺术的粘度非常大,印度宗教扩张的同时,其实也将印度文学带到了当地,并成为了当地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和其他东南亚古典文学名著一样,《休沙瓦》广泛吸纳了古印度宗教文学的有益因子,突出再现在艺术手法的摹仿和故事情节的横移植两方面。

《休沙瓦》在反映“业报轮回”的信仰观念时仿照了印度的另外一部印度寓言故事《本生经》的表现手法。此外,《休沙瓦》另一具有特色的叙事手法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就是大故事里套小故事,这些套入的小故事不影响主要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起到强调作品中心思想,增加趣味性的效果。《休沙瓦》的框架式叙事手法,主要表现在十四个子故事的插入上。

框架结构是古印度故事文学带有普遍性的特点,《五卷书》、《本生经》等名著中都有这种表现。尽管这样,我们也推测,《休沙瓦》中框架式叙事手法的运用源自于对《五卷书》的借鉴。这不仅因为“在东南亚一些受印度宗教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做为古印度文学的代表作《五卷书》早在中古时期就已广为流传,《休沙瓦》在创作模式上以《五卷书》或《娘丹黛》为范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框架结构的写作方式是印度文学带有的普遍特点,在《本生经》、《五卷书》等名著中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由此,我们也可以比较看到,《休沙瓦》的叙事手法借鉴了《五卷书》,并且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的是,作为印度文学的代表作品《五卷书》在中古时期就已经流传甚广。另外,《五卷书》借以教诲的是婆罗门教的“正道论”,包括处世经验、实践知识和道德规范,这和《休沙瓦》的主题思想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把宗教经典和宗教文学作为作品重要的取材来源是各国文学的共同现象。古印度宗教的经籍中收录了许多印度民间故事,古印度宗教的性影响使印度民间故事走向世界,我国的《西游记》、“瞎子摸象”、“猴子捞月”等最早也是从佛经中翻译过来的。

在老挝,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集《娘丹黛》是由僧王玛哈维汉根据《五卷书》由改写成老挝文的,《玛哈索德》、《帕拉帕拉姆》等名著中也有许多故事情节直接从印度宗教经籍中引用过来,而《本生经》中的故事成为老过古代文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休沙瓦》中,这种情况同样是存在的。故事“鹦鹉之子”中的故事和《五卷书》第一卷第二十九个故事“两只鹦鹉”的情节十分相似。

结束语

由以上的举例,我们已经能看出,《休沙瓦》对于印度民间故事的移植,但也不能说完全照搬与《五卷书》,毕竟在两本书中的同样的故事,在其他宗教书籍中也出现过,这是因为印度宗教繁多,他们都善于利用民间故事加以创作而来服务自身的教义。

曾经有人声称老挝的古典文学不过是对印度文学的照搬和抄袭,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有着纯粹的本体文化,在人与人交往和文化与文化的交融过程中,都是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概念。同样,对于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来说,吸取他人的有益养分是促进自我发展的最佳方式,《休沙瓦》只是吸收了印度文化的精华,而不是完全的照搬。

虽然我们读《休沙瓦》可以看到众多借鉴印度古文化的地方,但更多的确实老挝的本土元素,在字里行间中,它充分的展示了老挝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独特的审美视角。不管怎样,《休沙瓦》对于老挝来讲,是一部有着巨大历史贡献的名著,在本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