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滇老情深一条心共铸幸福云南网

家用方法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有一种情缘,山水相连、源远流长。

有一份友谊,跨越时光、历久弥坚。

中国与老挝是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自古相亲相近。年4月25日,中国与老挝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年是中老建交60周年,也是中老友好年。

中老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时光穿越一个甲子,中老两国风雨兼程、守望相助,两国人民同心同向,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

云南省是中国唯一与老挝接壤的省份,兄弟般的中老友谊在滇老之间更加具体,也格外深厚。建交60年来,云南积极发挥在中老合作中的特殊和关键作用,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互信之路走深走实

3月的云南,春山如笑。年3月,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一行来到云南访问,与云南各方就深化老滇各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志同气和、常来常往,从高层会面的现场到友好村寨热闹的歌舞,云南与老挝的互信书写在双方交流的各个层级。

高层交往引领方向。滇老高层之间的往来互动就像走亲戚一样频繁亲切,双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会面交流、共同出席活动,不断加强沟通、增进共识,推动滇老友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交流机制搭建平台。年12月29日,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第十一次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余名与会代表围绕“携手同行,共推后疫情时代滇老合作”的主题深入沟通。从年10月在老挝琅勃拉邦召开第一次合作工作组会议至今,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机制已成为推动中老友好交流的重要平台。

友好城市走向深入。在滇老之间,友好的脉络不断延伸: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成为友好城市、玉溪市与老挝占巴塞省建立友好市省、景洪市与老挝琅勃拉邦市缔结友好城市、勐腊县勐捧镇曼回庄村委会国防村小组与老挝勐新县巴铺村结为友好村寨……

当友好交织成网,总能在点滴间找到亲人般的温暖。

3月的中老边境,老挝琅南塔省勐新县巴铺村的村民代表在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的见证下,身着节日的盛装接收了中方捐赠的电脑、太阳能灯、课桌椅和劳动工具等物资。勐腊县勐捧镇曼回庄村委会国防村小组与老挝巴铺村紧紧相连、村民血脉相通,自古就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而友好村寨的建设更让双方“亲上加亲”。

坎葆·恩塔万在现场动情地说,两国基层民众之间最真挚、淳朴和亲如一家的感情,真正体现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深刻内涵,体现了“老中命运共同体”深厚的民意基础。

 互联之路越走越宽

老挝到底有多远?从云南昆明到老挝首都万象只有多公里。

然而,这绝对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曾经,旅行者需要穿越高山深谷、密林大河,与野象同行、与自然搏斗……耗时长久、颠簸难耐的道路是许多人终生难忘的记忆,也成为滇老合作的巨大阻碍。

当中老迎来建交60周年的重要时刻,一条条坦途,正在铺就。

4月1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根轨枕脱模入库,中铁十五局集团磨万铁路构件厂历经天昼夜施工,圆满完成中老铁路老挝段轨枕预制任务。经过近5年的建设,中老两国人民翘首以盼的中老铁路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滇老共同投资建设的老挝万象至万荣段高速公路去年12月建成通车,结束了老挝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许多老挝人赶在通车的前几天驾车尝试,通达的道路将为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中老交流提供助力。

与此同时,云南企业参与建设的老挝磨丁—万象高速公路、老挝磨丁—会晒高速公路等项目正一步步从图纸走进现实。一条条合作之路、富裕之路,将进一步拉近云南与老挝的距离,也将给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不止是道路,中老边境口岸设施服务不断改善,货物出入越来越便捷;老挝国家输电网、中老千伏电力联网等能源合作项目,为老挝成为“东南亚蓄电池”的目标搭建能源通道;航运条件不断改善,湄公河“黄金水道”焕发生机……

加速“一带一路”建设与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转变之梦的对接,互联互通是一切的基础。未来,当中老两国青年踏上中老铁路的列车,从万象到昆明,他们可以夕发朝至。坐在平稳、清爽的车厢中,他们也许会想起曾经在雨林里穿行的前辈。滇老合作滚滚向前,天堑终成通途。

互利之路硕果累累

今年2月3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举行第一批联动创新区授牌仪式,5个第一批联动创新区中就包括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联动,将放大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为中老产业合作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近年来,滇老经贸合作更趋密切,为中老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贸易投资稳健发展。滇老贸易抵抗住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今年一季度,云南对老挝进出口19.6亿元,同比增长80%。截至今年3月,云南在老挝共设立家企业;10余家老挝企业也来到云南,共享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机会。

合作平台生机勃发。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今年2月,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签约入驻企业已有90家,成为了老挝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到年2月,老挝磨丁经济专区已签约入园企业家,曾经的边境小镇成为了开放热土……

滇老互利合作中还有更多普通人的故事。老挝小伙闻鹏宇在昆明做起了电商快递,希望日后将中国经验带回家乡。老挝云南商会去年正式成立,在老挝打拼多年的云南企业家们,瞄准了中老铁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新契机……

中老经贸合作的参与者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拓展、创新滇老贸易,增进滇老友好。”

未来之路携手与共

年3月24日,老挝首次检测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老挝朋友需要我们!”5天后的3月29日,由云南省派出的中国赴老挝抗疫医疗专家组驰援老挝,分享救治流程和防护经验。年11月,云南省专家组赴老实施中国援建老挝万象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项目。“患难见真情。当我们需要帮助时,云南朋友就在我们身边。”老挝民众发出真诚感慨。

护卫生命的战斗中,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愈益坚韧。在《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里,“云南”二字多次被提及。滇老同呼吸共命运的情谊历经淬炼,成为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典范。

设立农业合作机制、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农户对摆脱贫困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推动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境森林火灾联防合作,让野象实现跨境“自由行”;滇老医疗卫生服务、传染病联防联控等持续开展,“光明行”等医疗服务活动走进老挝,让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成为滇老友谊的真实写照……

更令人欣喜的是,滇老友好的种子,也在年轻一代心里生根发芽——

边境线上的国门小学,小小留学生们成为传递友谊的小使者;老挝万象中学、老挝寮都公学的青少年,通过校际合作平台,与云南的中学生们共同畅想未来;数千名老挝学子来到云南高校追梦,老挝留学云南归国同学会聚集了一大批曾留学云南的老挝各行业青年才俊,为老中合作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中老理想信念相通、社会制度相同、发展道路相近、前途命运相关。”这是《行动计划》中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老挝驻昆明总领事玛尼拉·宋班迪有着特别的感受。

玛尼拉·宋班迪是《行动计划》老方的主要执笔人之一。她说,亲眼看到书写在文本中的蓝图通过老滇精诚合作一点点变成现实,感到无比振奋。

命运与共,是滇老人民的真情实感,更是迈向未来的动力源泉。

60年一甲子,寓意着周而复始、万象更新。

怀着真诚的心意、坚定的决心、共同的愿望,滇老友好定将开辟新的篇章,为中老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值此老中建交60周年暨老中友好年之际,我非常自豪地代表老挝政府、人民,高度赞扬60年来老中传统合作关系取得持续发展。老中双方高层一直以来保持经常性交流,在“四好”方针的基础上,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年进一步提升为老中命运共同体,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签订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构建老中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为未来老中关系持续开花结果奠定了基础。

我们老挝党、政府和人民历来都非常重视与中国党、政府和兄弟人民的关系,一直以来双方守望相助。在此,我代表老挝党、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党、政府和兄弟人民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给予老挝人民的宝贵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光辉的时刻,我祝愿所有奋斗在一线的老中人民:身体健康,幸福安康,事业有成。祝愿老中传统友谊和在“四好”方针基础上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长期稳固,祝愿老中命运共同体万古长存。

——老挝外交部部长

沙伦赛·贡玛西

●今年是中老建交60周年。60年来,中老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历久弥坚。面对去年以来的严峻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老挝最高领导人多次通话并互致信函,为新形势下的中老关系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对中老两国各自发展和双边关系都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愿以此为契机,紧扣落实两党总书记签署的《行动计划》,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双方要“共同探索”,打造新型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携手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愿同老方加强治党治国经验交流,共同把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好,把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好,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好。

双方要“共同奋斗”。中老两党作为执政党,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愿同老方在这个奋斗进程中,不仅互学互鉴而且互帮互助。

双方要“共同发展”。我们愿同老方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全面对接,加快建设中老经济走廊,使中老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

●今年,两国将共同庆祝建交60周年,珍惜双方的重大成就,继续大力支持、加强和深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的合作,以造福我们的人民,并为本土和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

从建交升级为带有“四好”精神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共建老中命运共同体,老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老中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机制。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车的老中铁路项目,是老挝和中国之间的一个象征性项目。该项目将极大地促进老挝的国家发展,与老挝致力于“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战略高度契合。

老挝与中国不仅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与合作,双方也很重视在多边领域的合作。年8月,老挝和中国共同主持的第三次湄公河—澜沧江领导人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并发布《万象宣言》。

老挝已被指定为第18届东盟(CAEXPO)的荣誉国,我们非常重视通过包括东盟等在内的现有的机制,促进公共卫生合作和商业交流,从而推动新冠肺炎疫情后期的经济合作。这些努力,正在把两国领导人商定的合作框架变成现实。

——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

●一直以来,老中持续推进新闻文化旅游合作,成果丰硕。特别是老中两国政府将年定为老中旅游年后,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举办了很多活动。尽管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老挝与中国的旅游合作仍然通过线上的方式举行。老挝旅游部门制定了年—年和年—年沿老中经济带旅游发展规划,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落实各个项目。

中老铁路将于今年年底通车,这对老中旅游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目前老挝政府正在加快制定老中铁路沿线旅游开发计划,通过把沿线的农业生产、自然风光、人文风俗与旅游业相结合,让铁路沿线的人们共享旅游业带来的红利。

新闻媒体交流合作,同样是促进老中民心相通的窗口。双方要继续做好老中铁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项目、抗疫合作及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同时,双方将积极落实《构建老中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深化老中人文交流与合作;深化老中在新闻、出版、电影领域交流合作;大力推进旅游合作,不断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夯实老中命运共同体民意基础。

——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

副部长温团·考潘

●我们很自豪地看到,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老中共同努力,推动了两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在老中各届领导人的坚强带领下,老中两国的友谊历久弥新、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年老中两党签署《构建老中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以来,两国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增进。

在两国领导人竭诚推动下,老中双方在经济、贸易、科技方面的实质性合作不断开花结果,一大批老中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老中铁路、万磨高速公路、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磨丁经济特区、对华出口牛肉项目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这些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坚信,我们两国的友谊一定会继往开来,不断向前迈进。老中双方将继续推动两国的合作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两国人民谋求更多的福祉。祝愿老中友谊万古长青。

——老中合作委员会副主席

肯通·西苏翁

●中国与老挝在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合作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

中老有着合作的区位优势。中老铁路即将开通,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使老挝的区位优势不断彰显,在老挝实现“陆锁国变陆联国”过程中意义重大,对中国—东盟实施互联互通和东盟自身发展实施互联互通作用积极,并便于中老双方发展各领域的合作。

中老有着合作的制度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双方理念相同,都在致力于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相互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使得合作不断推向全面深入。

中老经贸互补性强。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中国与老挝合作密切、活跃,是两国领导人引领、政府积极行动、企业看好商机的结果。

中老是澜湄合作的重要伙伴。澜湄合作是中国与东盟重要的次区域合作。在澜湄合作框架内,中老两国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合作成果,并为进一步合作构建了有利条件。

值此年中老建交60周年之际,相信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老友好关系和合作将开启新篇章。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

执行理事长许宁宁

●年是中国与老挝建交60周年。在60年的交往中,令人难忘的是刚刚过去的年,中老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积极成效,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与老挝于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卫生部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之后在年和年分别续签,合作主题包括传染病防控、人力资源和技术培训、卫生体系改革等内容,其中传染病防控主要   

在老挝种出高产高质中国玉米

一个装载几十个品种的“玉米塔”,一张为加班而准备的折叠床,一排获奖证书……这是云南省著名玉米专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番兴明的办公室。

年以来,他和团队培育的热带亚热带优质高产玉米在老挝全国范围内种植上万亩,解决了老挝玉米产量低、杂交种覆盖率小等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当地减贫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并因此荣获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杰出贡献奖。

滇老玉米合作始于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承担了在老挝开展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

“老挝对玉米种植很重视,但当地旱地多,栽培密度小,科研能力弱。玉米种子主要依靠从泰国、越南进口,亩产仅有公斤左右。”10多年里,除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每年4月播种季以及9月丰收季,番兴明和团队成员都会前往乌都姆赛省和琅南塔省示范园,为一年的农耕开个好头、收个好尾。在老挝国家农林科学院的全力支持以及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的通力合作下,番兴明带领团队针对当地消费侧的需求实际,引种了7个杂交玉米新品种,并根据当地水土情况及品种特性,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和栽培密度进行规范化栽培,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这些新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很适宜在老挝生长。”番兴明说,以杂交玉米云瑞10号为例,平均亩产达到.5公斤。

能吃苦、能钻研、能创新,让番兴明带领的科研团队赢得了当地同行和老百姓的信任。如今,老挝的玉米种植者亲切地称呼他为“BigFan”(老番)。“BigFan,自从接受你们的培训后,我们从‘靠天吃饭’的原始种植转变为科学、高效、高品质种植,感谢你们带来优质的种质资源。”

从乌都姆赛省到琅南塔省再到琅勃拉邦省,中老农业科技示范园面积增至多亩,累计带动老挝全国杂交玉米种植上万亩。在示范园区平台的基础上,云南分别与丰沙里省、琅南塔省签署农业合作协议,建立定期互访机制;与川圹省、琅勃拉邦省、华潘省、三耶武里省建立农业合作沟通机制。年5月,与丰沙里省共同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立农作物试验示范基地。年9月,在琅南塔省建立农作物联合育种中心、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工程研究中心、低纬高原杂交玉米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老挝琅南塔省农林厅种植科科长玛尼自年参与示范园项目后,多次到中国云南、湖南交流学习。玛尼认为,老中农业科技合作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当地的老百姓。“与中国科学家试验推出的玉米产量高、颗粒饱满,我们向村民们普及种植时,他们非常高兴。”

寮都公学,84载培养知华友华优秀人才

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激起了老挝华侨华人的爱国热情,当地华侨华人领袖决定在万象创办一所新式华校——寮都公学。84年过去,现在的寮都公学已发展成为集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及高中部的综合学校,实行以中文教学为主、中老双语教学并进的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在校学生人,教职员工人,其中中文老师49人、老文老师75人、中国外派教师12人。中文教学是学校的优势,老文成绩也在老挝各所学校名列前茅。”老挝华文教育联合会会长、万象寮都公学董事长林俊雄向记者介绍,学校的中文教学跟中国国内一样,使用的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老文教学跟老挝政府教育部的教学一致,使用的是老挝教育部出版的教材。“所以,学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两张毕业证书,一张老文的、一张中文的。”

建校至今84年,学校基础建设和教学管理也日趋完善。在林俊雄看来,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老中两国政府和一代代华侨华人的支持与帮助。

年,学校到中国云南购买教材。云南新华书店了解情况后,免费提供书籍。后来,校方和新华书店在校门口合建了一家书店,书店盈余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发展资金。

中国外派教师同样是该校的一个特点,他们不仅播撒知识的种子,还播撒中老友谊的种子。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外派老师黄文琪荣获万象寮都公学“突出贡献奖”,这是寮都公学建校以来首次授予该奖。

在林俊雄心中,最难忘的时刻是5年前:年9月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访学校的情景。“校园内气氛非常热烈,李克强总理祝学校越办越好,希望同学们将来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做中老友好的接班人。”林俊雄说,当时李克强总理还代表中国政府捐赠了一批教学用品,“李克强总理的到访,让我们倍感荣幸,更坚定了把学校创办成当地名校的信心。”

“随着老中合作不断深化,‘汉语热’在老挝兴起。目前,我校的学生80%都是老挝籍,他们热爱中文,喜欢讲普通话。每年由学校推荐到中国留学的校内校外学生多人。”林俊雄说,寮都公学已经与中国华侨大学合作办大学预科班,帮助更多老挝优秀青年留学中国。“我们正在商讨与云南大学合作创办寮都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让老挝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为老挝培养更多专业技术型人才,不断巩固和促进老中友谊长久友好发展。”林俊雄说。

跨境医疗合作,老北人民受益

年7月的一个夜晚,医院检验科医生坡坎·罗昆带着因车祸脑外伤的3岁女儿,通过医疗“绿色通道”通关后,来到西双版医院就诊。他表示,医院的医疗水平,另一面是因为从琅南塔省医院需要8小时车程,而走“绿色通道”到西双版纳仅需2个多小时。医院医生的及时救治,孩子康复出院。

因为地缘相近、民心相亲,一直以来,医院都是老挝北部患者出国看病的首选。年,在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下,医院正式开始为老挝培训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医疗培训,首先要解决沟通问题。我们派医院接受老挝语培训,医院后,我们也对他们进行汉语基础培训。”医院副院长舒云说。

解决了沟通问题,培训很快就见到效果。年7月来进行针灸适宜技术培训的翁翩·萍帕迪,3个月后就已经可以在老挝万象康复医疗中心刚开设的针灸科独立开展工作了。

“医院间的合作外,跨境医疗合作项目还得到了昆明理工大学和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舒云介绍,年,医院和昆明理工大学合办的老挝临床医学留学生班正式开班。学生在校完成理论学习后,到医院实习。

周美花是级留学班里的一名老挝学生。年8月,她顺利完成学业,医院里的一名医生。回忆起在医院学习的日子,医院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印象深刻:“医院学习期间,早上学习临床理论课程,下午就到病房见习相关病例,学习效果非常好。”

年7月,中老双方在通关便利化上达成一致,开通医疗“绿色通道”。来自老挝的患者在任何时候均可顺利通关,极大地缩短了就诊时间。医院还借助现代信息医院开展远程会诊、远程专家预约、远程检查预约等医疗合作,医院、医院医院建立远程心电诊断平台。截至目前,医院已为60余例通过“绿色通道”转诊的老挝患者提供了便利。对老方累计开展远程会诊8例,开展远程心电诊断例。

守护“黄金水道”繁荣平安

一艘巡逻执法艇平稳航行在湄公河的江面上,一位身材高瘦、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一边注视着河面,一边娴熟地切换着中老缅泰四国语言,与过往的商船保持沟通交流。他就是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艇操舵民警谭建华,也是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的参与者。

20年前,湄公河航运正式开通,在中国长江上跑货运的舵工谭建华来到云南,从一名水手做起,并在年成为湄公河上的一名船长。年,湄公河联合执法队伍建立,招聘执法艇操舵人员。“联合巡逻执法是为了守护湄公河,我想贡献一份力量。”当时,35岁的谭建华凭着过硬的操舵技术和熟悉湄公河航道水文情况的优势,成为联合巡逻执法队的一名“新兵”。

年12月,谭建华参加第一次巡航。当联合巡逻执法编队航行至老缅界河青苔滩水域,他看到两名老挝村民站在岸边,手里举着一张牛皮纸,向执法艇招手。船开到近处谭建华才看清,上面用中老文写着“兄弟”两个字。这一幕让谭建华眼睛湿润。“10年了,那两个字一直在我心里。湄公河航道安全,是沿岸各国百姓共同的愿望。”

截至年2月26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已开展了次,谭建华参加了近百次。缅甸梭累码头、老挝孟莫联络点……每一次,他都在驾驶台前,穿过一个个熟悉的地点。“在历次联合巡逻执法行动中,我见证了湄公河两岸安全形势持续得到改善,每一次通过国门、界碑,看到沿江军警向联合巡逻执法编队敬礼,沿江老百姓向执法队员招手致意,甚至在昔日非常危险的区域也能看到滩涂上嬉戏的孩童。”谭建华说,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

云南网记者刘子语张若谷韩成圆杨春梅王欢熊燕覃雪丹姚程程陈创业《占芭》杂志特约记者嘎代·马诺萨(老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