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木器02越南黄花梨
潮起潮落间,它饱含着希望踏浪而来;时间沉浮间,它传承着历史历经沧桑;岁月轮转间,它担负着骂名负重前行。与海黄同样漫长的历史,与海黄同样靓丽的外表,与海黄同样不菲的价值,让它成为文玩用材中的佼佼者,这就是越南黄花梨。
早在郑和下西洋之时,越黄便随海黄流入华夏大地。但彼时不分海越的认知特点,让它一直不为人所熟知。直至海南黄花黎逐渐枯竭,越黄作为替代材才开始被人了解。由于被定义为仿冒品,其实际价值被长时间低估。甚至这种同样珍贵的木材也被消耗殆尽,很多文玩爱好者仍不清楚其内含的重要价值。
顶级越南黄花梨之美,并不逊色于海南黄花黎。其纹理浑然天成、丰富多变,与海黄纹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油性自内而外、通透滑润,比起海黄油性同样不逞多让。而若论历史人文价值,由于早年间不分海越,明朝之初便有一些优质越南黄花梨材料被选入宫廷。
相较于顶级越南黄花梨之美,普通越黄纹理简单明快得多,油性的差别也显而易见,但这也为木器雕刻者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人为赋予的重要内涵和文化属性,比起原材料的巧夺天工毫不逊色。惟妙惟肖的动物、姿态曼妙的植物、形态逼真的家居用品,一件件越南黄花梨雕刻的手把件,彰显的是手工艺者巧妙的构思与高超的技法。
近年来,依据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越南黄花梨的市场价值同样水涨船高。随着海黄的资源几近枯竭,越黄制品也渐渐成为现代人购买收藏的最佳木材。
越南黄花梨简介:
越南黄花梨的中文学名至今未定,其在国内又被称为越南香枝木、越黄。拉丁文学名Dalbergiaspp(意即黄檀属的一个树种),主产于越南与老挝交界的长山山脉东西两侧。
多年来,人们了解越黄都是因为它是海黄最近似的仿品,很少有人对其本身感兴趣,甚至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还不如小叶紫檀、金丝楠等价格远低于它的木材。事实上,越黄是目前国内仅次于海黄的稀缺木材。在其原产地,越黄也已几乎灭绝。
说起越南黄花梨的应用历史,其实并不比海黄短。在郑和下西洋时,作为返程压舱石的不只有海黄,还有越黄、小叶紫檀和老挝大红酸枝。这也是一部分宫廷越黄家具最初的由来。经一些专家确认,一些明代家具并不是海黄制作,而是越黄制作的。而很多人经常提到的三大皇家贡木,其中的花梨其实也应包括越南黄花梨的。但上世纪八十年代王世襄先生的两部著作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所以很多文玩爱好者只认海黄而不认越黄。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海南黄花黎的材质要优于越南黄花梨,但事实并非如此。越黄中也有不少质地优良的材料,不仅坚重沉水不在话下,而且棕眼也非常细密,甚至超过不少海南黄花黎。在花纹方面,越南黄花梨花纹相对海南黄花黎较为粗犷,墨线墨晕稍多,山水纹、虎皮纹比较常见。在颜色方面,海南黄花黎的颜色要比越南黄花梨的颜色显得沉稳厚重,整体颜色偏深,而越南黄花梨的颜色却要活跃明快的多,整体颜色偏浅。
笔者心语:
因为越黄酷似海黄,基于其冒充海黄的巨大利润,所以在近些年来也遭到过度砍伐,目前原产地也几乎没有原料了。而搜索某宝时,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海黄搜索页,其中一部分其实是越黄制品。而关于越黄的搜索页反而不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用越黄冒充海黄更好销售。但这并不影响越南黄花梨的巨大市场价值,其原料销售价格远远超过印度小叶紫檀、老挝大红酸枝、金丝楠等名贵木材,坐的是仅次于海黄的“第二把交椅”。
与海黄一样,越黄家具高昂的价格同样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目前也已进入收藏领域。而市面上的越黄制品多以摆件、手串和手把件为主。由于原料价格要低于海黄,所以多数越黄文玩制品价格并没有海黄那么高。较大的摆件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而普通手串(无特定花纹)只要两三百块钱。但人们往往购买许多大几百的所谓“海黄”也不肯购买越黄,这大概也是很多卖家不得不将其冒充海黄销售的重要原因。
虽然将越黄冒充海黄销售,但大多数商家还是给产品标注的越黄价格。在笔者初入木制文玩领域时,曾购买过一个“海黄”知足常乐把件,当时只花了两百多块钱,后来得知其是越黄后也只是一笑而已。用越黄的钱去买海黄的东西,在这个信息和科技超级发达的年代,早已经不可能了。
无论怎样,除去仿品的因素,越南黄花梨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木料,完全可作为优质工艺品被人们收藏和把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