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游牧时代90后热衷去一带一路沿线打

中国人出国务工多属于技术工人,会带领当地工人干活,一个人带几个人,或者带十几个人。收入比国内要高,国内同等工作月收入可能在-元,国外基本在1万以上,甚至翻一番更高。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本报记者也从工作岗位回到家乡,在回到家乡之时,他们见证和记录了家乡的细微变化,形成了这些返乡笔记。在工业化、城镇化的中国,我们的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山东莘县的一个乡村开始了农村社区改造并开始举办自己的春晚、湖北仙桃的农村开始新建老人食堂。更多的流动则在城乡之间展开,农村家庭集体进城,知识付费和投资焦虑也从一线城市下沉到区县小城······他们共同构成了变化的中国。(杨志锦)

“家里工作不好找,要去国外赚点钱”,22岁的张明(化名)在2月10日晚间的家庭聚餐上透露了这个想法。张明就等年初七正式开工后,着手办理护照签证等资料。

家里长辈大多是支持的,趁年轻就应该多赚点钱。但也有长辈提醒,国外有登革热等疾病,要注意防范。

张明的想法并不冒进,他身边出国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了他的父亲。张明的父亲今年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留在柬埔寨的工地上。

“广东那边的电子厂,一天工作12个小时才赚多,还不如在国内建筑工地上8-9个小时赚多划算。出国就是想赚点钱,国内工资比较低,国外工地上基本能赚到1万多”,张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国外工地过年

家住湖南中南部某县城的张明,读完初中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在广东打过工,做过水电安装,也在县城网吧里做过管理员。年纪不大的他,眼前希望能攒点钱。张明这次出国的机会,来自于他的表叔彭森(化名)。

2月12日,彭森发了一条朋友圈,展示了一张2月17日“昆明-万象”的机票订单截图,还吆喝了一句“想出国挣美元的工友们抓紧时间啊”。

彭森海外务工的经验比较丰富,这两年参与的项目是磨憨-万象的铁路。这属于中老铁路,是联通中老两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彭森只能算一个小小的包工头,他这次召集了7个老乡一同前往老挝。“中国人属于技术工人,一般带着当地(老挝)人做事。究竟招多少中国人,要根据招工老板的工程量来定”,彭森对记者表示。

年春节确实有些不同。彭森三兄弟中就他回家陪老母亲过年,年夜饭比往年少了几分热闹。他的两位弟弟都在国外工地上过年,一个在非洲塞内加尔,一个在东南亚柬埔寨。

“我们老板过年前一天给大家放了假,但我弟弟他们签的是整年的合同,事先就声明过年不回家”,彭森表示。

张明家今年的年夜饭也比往年冷清,父亲在柬埔寨的工地上过年,张明只能通过视频与父亲聊聊天。

柬埔寨的气温比较高,大年三十的白天,张明的父亲还光着膀子。父亲的年夜饭也不赖,项目承包方给中国的工人们准备了鸡腿、鸡爪、龙虾,还专门包了饺子,这样相对隆重的大餐延续了三天。

但张明的父亲有点小情绪,“年夜饭还不错,但初一中午的饭菜就不怎么样了”。更重要的是,项目款并没有如期到账,这让他有点担心。

张明父亲是跟着家乡熟人来柬埔寨务工,是中国人投资的一个度假村项目,他属于模板工。虽然赚的钱比国内要多,但张明父亲不时也想回国。

“一带一路”带动出国务工潮

湖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务工人员多往地理位置较近的珠三角流动。一到过年,这些务工人员大量返回原本寂寥的乡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渐多,出国务工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伴随对外投资项目的增加,出国务工人员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官方数据显示,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7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3亿美元。

彭森他们出国务工主要是修路、修桥、挖隧道、建房子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外基建项目数量很多,工作机会也很多。

“万象到磨憨的铁路线,可能需要修到年。我在老挝这边修铁路,往往每年只能做半年,雨季一来项目就得停工。我一个弟弟在塞内加尔建收费站,这个项目可以做10个月,他们老板还在加蓬承包到了市政项目,还能多做几个月”,彭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彭森的同乡刘伟(化名)年在巴基斯坦修路,是国有路桥公司承包的项目,通过层层转包到了县城的劳务公司,张罗了几十号人前去修路。

“一二十公里的高速路,可能需要一两百号人,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大家会被分成不同的班,负责不同的地段。除了我们同一个县城的,当时还有四川人跟我们一起搭活”,刘伟说。

刘伟也表示,中国人出国务工多属于技术工人,会带领当地工人干活,一个人带几个人,或者带十几个人。收入比国内要高,国内同等工作月收入可能在-元,国外基本在1万以上,甚至翻一番更高。

不过,这些务工机会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刘伟本来打算年后跟彭森一起去老挝,但彭森所在的项目张罗到足够的人员,这一计划只好作罢。

“当然是有一定的风险,有些地方不安全,要是在国外得病治疗起来也不方便,也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不过,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出国务工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刘伟指出。

除了基建项目,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增多,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刘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展示了一个邵阳亲戚的朋友圈,他今年在缅甸过年,是中国人在缅甸投资的一个铅锌矿的工人,年夜饭有牛肉、猪肉、野鹿肉,饭后中国工人还圈了几桌麻将,甚是热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