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20周年亲历者讲述南海各方行为宣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签署20周年。在由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主办,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协办的一场纪念研讨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马来西亚外长赛夫丁·阿卜杜拉、缅甸外交部常秘千埃等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要官员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20年来《宣言》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环球时报》记者全程见证这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倾听亲历者回忆20年前《宣言》的出炉过程,感受老一辈外交家们孜孜不倦的奉献与努力。现场没有剑拔弩张,彼此在欢声笑语中坦率交流。与会中外嘉宾一致认为,《宣言》道出了各方的共同心声,同时表示了对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殷切期待。

“荣幸且自豪”!签署人:《宣言》守护着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20年前,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兼特使,亲自参与、见证了《宣言》从无到有,并作为中方代表签署《宣言》。王毅在研讨会上发表视频致辞称,《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签署的首份政治文件,确立了各方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共同规范。20年来,我们恪守《宣言》规定,携手维护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保持了南海的航行自由与安全。20年来,我们通过《宣言》平台,积极开展涉海对话合作,实现了众多领域的“早期收获”。20年来,我们借助《宣言》框架,巩固了中国东盟政治互信,推动了中国东盟关系蓬勃发展。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还有5位《宣言》的签署人和亲历者,泰国前副总理、前外长素拉杰·沙田泰就是其中一位。“非常高兴今天能见到这么多朋友,尤其是还有一些东盟国家的同事!”一开场,素拉杰轻松地跟老朋友们打招呼。

素拉杰在曼谷以视频方式参会,他回忆说,最开始进行关于《宣言》的磋商时,签署国之间持有不同观点。但各方表示愿意通过对话,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心愿,在经过多年讨论和谈判之后,最终签署了《宣言》。

“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地区国家有强烈的意愿保证南海真正成为和平、自由和繁荣的海洋。”素拉杰说,20年间,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宣言》经受住重重考验,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守护着南海的和平与安全。作为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员,他感到“荣幸且自豪”。

老挝前副总理兼外长宋沙瓦·凌沙瓦是出席当天研讨会的另一位亲历者,代表老挝政府签署《宣言》,他的感受是“既高兴又光荣”。宋沙瓦说,《宣言》的签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代表东盟国家和中国做出的集体承诺,愿意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增进互信,推进合作。

宋沙瓦提到,回首过去20年,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合作均取得重大进展,这些都离不开《宣言》所奠定的重要基础。

时任印尼外长的哈桑·维拉尤达年代表印尼政府签署《宣言》,他在视频连线中透露说,签署《宣言》不仅仅是政府之间的谈判结果,长期以来,由政府官员、学者以及各界代表共同参与的“1.5轨对话”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哈桑还称,关于“准则”的谈判十分重要,“1.5轨对话”或将继续发挥功效。

此外,柬埔寨副首相、时任外长贺南洪以及越南前外长阮怡年同样作为《宣言》的签署人,各自讲述了对这段经历的独特记忆。听了老朋友们的发言,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的思绪也跟着回到20年前。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傅莹,与东盟国家有着不解之缘,也参与了《宣言》磋商和落实的过程。

傅莹介绍说,冷战结束之后,中国开始与东南亚一些国家恢复或建立外交关系。在此过程中,针对南海一些岛、礁、滩、沙及相关权益的分歧和争议成为分歧比较大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处理办法,这些问题就会总悬在我们头上,干扰推进合作关系的努力。《宣言》的签署使得这些问题被纳入合理管控的框架内,让中国与东盟国家能够放手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这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实现这20年跨越式的发展构建起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喝啤酒,打高尔夫……“非传统外交方式”派上大用场

让11个签署国照顾各方关切,最大程度凝聚共识并非易事。在此过程中,“非传统外交方式”起到关键作用。菲律宾前副外长劳罗·巴哈在当天的研讨会上率先发起关于“非传统外交方式”的话题,他说,之所以将《宣言》的谈判称之为“非传统”是因为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双边会谈,而是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的谈判,涉及范围广泛,既有11方间的磋商、会晤,也有双边或三边会谈。

巴哈曾于年至年间担任菲律宾副外长,亲历《宣言》谈判全过程,除肯定《宣言》的丰硕成果以外,他在当天的研讨会上详细“揭秘”了《宣言》签署背后的故事,称有些细节至今历历在目。

有一次,巴哈和傅莹共同参加一场活动,他们站在会议室的角落里“聊开了”。讨论了《宣言》、“准则”还有很多其他话题,不知不觉聊了一个半小时。谈判并不仅仅发生在谈判桌上,在一些看似随意的场合,东盟国家和中国的代表们可能会进行深度交流和商谈,也会相互交流看法,询问彼此的观点和意见,这便是《宣言》遵循的“非传统外交方式”。巴哈说,“谈判时保持轻松自由的氛围至关重要,‘非传统外交方式’可以带来这种效果,帮助各方增进了解,推动关系取得积极进展。”

巴哈透露说,经过多年磋商,东盟国家和中国终于拟定一份《宣言》草案,有了草案之后才开始正式的外交谈判。但是,如何在措辞方面让各方都能接受也着实考验了地区国家的智慧。他举例说,比如《宣言》第五条中提到的,“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它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没有使用“占据”这种带有强制色彩的表述方式,而是使用了“采取居住”的客观描述,这让《宣言》的措辞更具有中立性。《宣言》条文的措辞看似普通,实际上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经过多次磨合,东盟国家和中国的谈判人员努力在“语言丛林”里搜寻,找到准确表达出各方意愿、同时各方又都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为什么我们遇到那么多困难,陷入那么多僵局,走进那么多死胡同,最后都能走出来?”巴哈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因为我们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有着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聚焦合作与发展的共同愿望”。

听了巴哈的这番话,曾任驻菲律宾大使的傅莹感叹说,“那时确实有很多艰苦的交涉和谈判,但同时也有很多美好的记忆”。

这位“外交铁娘子”流露出她感性的一面说,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在回程的飞机上感到沮丧,觉得事情可能要陷入僵局,但正如巴哈所言,彼此的共同愿望促使各方将磋商谈判继续下去。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交往的增多,相互的信任不断增进,大家更容易从宏观视野看问题,这些都为《宣言》的最终达成积累了条件。

“角落长谈”让傅莹收获了关于东盟国家“非传统外交方式”的宝贵经验。“在会场上,遇到分歧的时候很容易谈崩。而东盟国家多种多样的‘非传统外交方式’,往往能够帮助制造气氛、打破僵局。”傅莹称,比如白天争论了一天,晚上一起吃饭喝啤酒,或者转天一起打场高尔夫球,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都能聊开,一些问题也就释然了,这种“非传统外交方式”对中方颇有启发。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视频致辞中还提到,《宣言》凝聚了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东亚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地区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傅莹说,当她第一次看到“照顾各方舒适度”的表述时反复琢磨其中含义,后来发现,简而言之就是“各方想说什么和想做什么时,也需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傅莹强调,这是《宣言》的内涵之一,在“准则”磋商中也应被高高举起。

相约达成“准则”那天,一起喝酒庆祝

在研讨会上,与会中外嘉宾表达了对早日达成“准则”的殷切期待。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表示,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基于共识签署的《宣言》,在过去的20年起到重要作用。柬埔寨作为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希望东盟国家和中国能够在遵循《宣言》的基础之上,早日达成“准则”。他认为,“准则”应该是一个实质性的,由直接当事方达成的协议,它可以保证本区域享受持久的和平、安全、稳定和繁荣。

马来西亚外长赛夫丁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准则”是《宣言》的自然演进,虽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今后仍将致力于“准则”的谈判和推进。赛夫丁强调,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早日达成有效和实质性的“准则”至关重要。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代表、落实《宣言》联合工作组中方组长檀勍生多次参与“准则”的谈判与磋商,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准则”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在《宣言》框架下,构建南海地区规则和秩序的延伸,《宣言》和“准则”的联系密不可分。

上世纪90年代,为管控南海局势,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始着手探讨如何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最初的想法是要制定一份“行为准则”,后来根据各方共识改成《宣言》。檀勍生说,虽然尚未达成“准则”,但在过去20年中,《宣言》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现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也在为尽早通过“准则”而共同努力。

檀勍生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准则”的磋商进程虽然复杂,但在各方努力下已经取得不少积极进展。年9月,在苏州举行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六次高官会和第九次联合工作组会议上,各方认为随着《宣言》的成功落实,启动“准则”磋商的时机已经成熟,各方随即确定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磋商方式。之后几年间,中国与东盟国家形成两份共识文件和重大复杂问题清单。年,“准则”框架达成,磋商进入了快车道。年,案文磋商正式启动,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达成。一年之后,年案文第一轮审读提前完成。年初,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计划和节奏,但中国与东盟国家早日达成“准则”的决心没有动摇,继续保持接触,不断巩固磋商良好势头。年6月,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9次高官会在重庆举行,这也是疫情以来首次线下高官会。会议就“准则”下步磋商安排达成共识,同意尽快恢复案文第二轮审读,争取早日达成“准则”。

年5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柬埔寨暹粒举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36次联合工作组会,此次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方首次线下举行工作组会,以面对面的方式继续推进案文审读,标志着磋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制定“准则”是各方的共同愿望。檀勍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准则”磋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11方平等参与、平等磋商的过程,各国各有各的利益和主张,磋商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疫情仍在持续,面对面的交流受到一定限制。来自域外国家的影响或干扰也成为磋商当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强调说,中国与东盟国家制定“准则”的意愿是真诚的,坚定的,中国愿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准则”磋商尽快达成。

在研讨会的茶歇期间,《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与会中外嘉宾三三两两聚到一起,如老友般亲密交谈,畅聊参会感受。席间,一位中方人士举起手中的咖啡开玩笑说,“看,这就是‘非传统外交方式’”,另一位来自东盟国家的嘉宾大笑回应称,“等达成‘准则’那天,再一起去喝啤酒庆祝!”早日达成“准则”,进一步实现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无疑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心愿。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邢晓婧曹思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0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