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合作向未来
前10个月贸易额达亿美元中国东盟贸易规模30年扩大余倍
合作向未来
7月10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安铁路物流基地内,大型起重设备正在吊装集装箱,这批出口货物将通过中欧班列(海安-东盟)发往越南河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随着一系列盛大外交活动的举办,东盟地区吸引了全世界目光:11月10日至13日,东盟系列峰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18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自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对话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携手前行、相互成就,互利合作全面推进,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树立了地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典范。
如今,中国-东盟已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向贸易额连创新高、合作日益深化。马来西亚的咖啡、泰国的芒果、越南的榴莲等东盟国家特色商品已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而中国的高铁技术、新能源汽车、机电类产品等也加快走进东盟,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东盟贸易规模30年扩大余倍,今年前10个月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不久前,位于广西崇左市凭祥综合保税区的友谊关口岸,迎来了一辆辆满载越南榴莲的大货车。这些榴莲,经过海关榴莲专用查验平台完成查验后,将从这里分发流向国内市场。部分榴莲从越南运送到友谊关口岸只需2个小时,榴莲的新鲜度、口感将得到更好的保存。
除榴莲之外,越南的火龙果、西瓜、荔枝、龙眼、香蕉、芒果、菠萝蜜、红毛丹、山竹等也获准进入中国,不断丰富中国家庭的“水果篮子”,而越南相关产业的农民也因此受益。
友谊关口岸是中国进口东盟水果的主要通道。每逢水果旺季,来自东盟国家的榴莲、火龙果、菠萝蜜、山竹等,从这里通关走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据统计,年,友谊关口岸自东盟进口水果货值达.9亿元,同比增长95.5%。
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水果贸易不断增长,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东盟的水果也通过海运和空运进入国内。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年中国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金额.2亿美元,其中东盟的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合计占比超过60%。
水果贸易只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一个切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多年来,中国-东盟贸易规模从年的不足80亿美元增长到年的亿美元,扩大余倍。与此同时,自年起,中国连续13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东盟贸易逆势增长,目前已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15.8%,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10个月贸易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王健看来,中国-东盟的合作卓有成效,不仅符合双方利益而且具有坚实基础:“首先,中国和东盟人口合计接近21亿人,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市场消费潜力大。其次,中国与东盟地缘相邻、产业结构互补、文化上也有不少相通之处,中国诸多产品如机器设备等在东盟国家很受欢迎。特别是在年之后,随着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中国-东盟的互补性不断显现,区域内逐渐凝聚合作共识、形成发展合力。”
王健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东盟的稳定合作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今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而中国-东盟经济日益紧密合作,特别是随着综合性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如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注入了稳定力量。”
中国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贸易与产业链连接紧密
11月16日,随着汽笛声响起,满载集装箱的列车从四川达州的货场驶出,开往老挝万象。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达州—万象)国际货运列车首发,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达州—万象)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通。
中老铁路是连接我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之间的电气化铁路,全长公里,是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老合作建设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自去年12月开通以来,货物运输量逐月攀升,截至今年11月7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突破0万吨,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运输货物品类达多种,跨境运输货值突破亿元。
随着中国和东盟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标志性成果:柬埔寨迈入“高速时代”,金港高速公路通车;中老铁路助力老挝实现“陆联国”梦想;东盟首个高铁雅万高铁已成功试验运行;中老泰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建设提速;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做大做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高效联通欧亚。
“以前,老挝的大米等农产品运到重庆、四川等地,需要20多天。”长期从事中老贸易的民生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经理吴杨说,如今货物搭乘陆海新通道中老班列,从老挝到重庆只需4天。
除了地理上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政策利好也推动中国同东盟国家贸易与产业链深度连接。尤其RCEP生效实施,给区域内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带来利好。根据原产地累积规则,只要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部分属于15个成员国,且累计增值超过40%,即可享受相应关税优惠。这给区域内不少企业的跨国产业合作带来了信心。
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看来,中国与东盟政和商通,双方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制度安排,经贸互补性强,拥有合作的区位优势且有互联互通的支撑,这些都使得今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9月19日,以“共享RCEP新机遇,助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为主题的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落下帷幕,4天时间的累累硕果彰显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强劲动力:40个国家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长10%,其中外国参展企业家(含东盟家);77个中外采购团组线上线下参会,其中66个团组连续多年参会;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个,总投资额超亿元,较上届增长37%。
“中方将与东盟方共同高质量实施好RCEP协定,把握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机遇,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与更多东盟国家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促进更多东盟国家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大市场,不断扩大双方利益交汇,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1月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
跨境电商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中快速成长的新业态、新模式,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今年3月,一场火热的直播带货活动,拉近了中国和东盟消费者的距离。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三国驻南宁总领事当起了“带货主播”,通过电商平台向中国和东盟消费者热情推介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泰国乳胶枕、越南咖啡、广西茉莉花茶等优质产品。
“跨境电商已经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维持和拉紧越中经贸联系的重要因素。”越南驻南宁总领事杜南忠说。在泰国驻南宁总领事彬嘉玛·塔维她雅浓看来,电商能够帮助泰中两国农村地区民众创造和增加收入,双方应继续加强该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发展的规模质量持续提升。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电子商务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人,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也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中快速成长的新业态、新模式,有效对冲了疫情对贸易的冲击。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7月发布的报告称,亚太是全球跨境电商表现最出色的地区,占全球市场规模的53.6%,中国与东盟功不可没。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的跨境电商出口增长98.5%。王健结合直观感受谈道:“从近年来举行的国际电子商务论坛、会议、培训等可以看到,东盟国家的面孔越来越多,政府人士、企业老板以及消费者都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