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生效在即,成渝地区如何把握机遇
来源:微渝中
1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年1月1日对上述十国开始生效。
这意味着,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RCEP将开始生效。这标志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RCEP的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规模均占全球30%左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渝地区如何用好RCEP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和开放能级提升,是个重要的话题。
一、成渝地区不但是“增长极”,也是“开放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今年10月正式印发。这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又一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作为中国四大“增长极”,同时也是中国的四大“开放极”。年,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地区,以10%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超50%的GDP,可以说是占了全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年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的GDP分别达到了24.4万亿、11.5万亿、8.6万亿、6.3万亿,经济密度分别为0.68亿、2亿元、0.4亿元、0.33亿元/每平方公里。成渝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虽然在“四极”中处于最末,但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且是代表西部内陆地区参与到全国经济“第一梯队”的发展竞合中,战略意义重大。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强调成渝地区要“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地区的发展再次提速。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四川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亿元、.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9.3%;川渝合作共建67个重大项目已开工64个、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成渝地区已形成“芯、屏、器、核、网”世界级产业集群,产能约占全球1/3。
这是成渝地区作为“增长极”的情况。成渝地区作为“开放极”同样表现不俗。年3月、年4月,重庆和成都分别开行中欧班列,极大地缩短了成渝地区与欧盟市场的时空距离,刷新了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目前,重庆、成都累计开行的中欧班列已突破1万列,占全国中欧班列总开行量的40%以上。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在全球海运、空运受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在运输国际救援物资、疏运积压国际邮件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成渝地区还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发起者、推动者和运营者。年9月25日,由重庆联合贵州、广西、甘肃打造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首发,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世界各地,比传统的“重庆-上海-新加坡”线路运输时间缩短15天左右,并实现“一带”与“一路”的无缝衔接。作为西部地区最快捷的出海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拓展至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的个港口,并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快速发展。
当前,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在成渝地区形成联结点——向东,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衔接;向西,中欧班列可从成渝直达欧洲各国;向南,成渝直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常态化运行;向北,成渝均已开通直达俄罗斯的国际班列。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7%,而重庆、四川进出口总值分别同比增长11.4%和22.7%,远超全国增幅。成渝地区作为内陆开放枢纽的地位持续彰显。
二、成渝地区如何抓好RCEP机遇
在《纲要》里,成渝地区在年要“重庆、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协同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基本建成,对共建“一带一路”支撑作用显著提升”,在年要“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全面形成”,“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这些开放目标的完成,离不开对RCEP机遇的把握。这是因为,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重心,RCEP将进一步推进亚太地区的一体化,使得亚太板块在未来成为超越北美和欧盟的全球第一大经济板块。
目前,全球有亚太、北美、欧盟三大增长极,中国有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四大增长极。成渝地区把握RCEP机遇,最重要的是把握全球三大增长极、中国四大增长极之间的关系。
一是与东部三大增长极之间深化联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都是中国的增长极和开放极。成渝地区与东部三大城市群所形成的“菱形经济圈”及面向亚太的东向弓箭型开放格局(长三角是箭头,成渝是箭尾,中国东部沿海是弓臂)、面向欧盟的西向弓箭型开放格局(长三角是箭尾,成渝是箭头,长江经济带是箭身,西部陆海新通道及中欧班列是弓臂),都离不开成渝地区与东部三大城市群之间的深化合作。
广州港
要把《纲要》中明确的“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交流互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支持沿海港口在双城经济圈设立无水港。”等举措进一步落实好。比如,对于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合作,成渝所在的西南地区,以及粤港澳所在的华南地区,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两大桥头堡;可在携手开拓西部陆海新通道,用好国家级新区、高新区、自贸区等开放平台打造外向型产业带,积极发挥华侨华人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等方面深入合作,“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合力推动彼此开放能级提升。
二是用好成渝地区的内陆开放枢纽优势。成渝地区相对东部三大城市群而言,具有沟通长江经济带、东盟、欧盟的显著优势,因而起到联动内外双循环,衔接亚太、欧盟这全球两大增长极的枢纽作用。《纲要》为成渝地区建设内陆开放设计了“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路径,以及“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为重点,优先布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细化部署落到实处。
西部(重庆)科学城
成渝地区要进一步提升内陆改革开放的能级,以更好地融入RCEP经济圈。可面向RCEP经济圈共享经贸高质量发展机遇,高标准实施高层级开放合作项目,共建“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共同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共享产业升级机遇,与RCEP经济圈开展产业协作,不断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能级,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互利共赢;共享科技创新合作机遇,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包括RCEP区域在内的创新机构、创新人才一道,携手解决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难题;共享构建开放通道机遇,促进更多RCEP国家商品通过重庆进入中国、走向世界,促进中国商品通过重庆“卖到全球”;共享高能级平台建设机遇,吸引RCEP成员国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两江新区、天府新区、高新区、自贸区等内陆开放门户,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三是借鉴RCEP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大力度推进首创性、差异化改革”等方向,这些战略方向都可以与RCEP规则相融合进行结合。RCEP规则极大提高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如RCEP大大简化了海关通关手续,采取预裁定、抵达前处理、信息技术运用等促进海关程序的高效管理手段;RCEP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允许已知物质的新用途与新形式申请)与商标申请范围(包含声音与气味)等等,对这些趋势都要进行专业化的分析研判,促进成渝地区的相关制度创新。
成渝地区可对标RCEP的相关规则,实现与RCEP经济圈在通关监管、贸易规则、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快捷化水平。对标RCEP规则,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便利自然人流动限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根据RCEP协议,成渝地区在专业服务机构与人才的资质认定、许可、执业范围等做出更为国际化、便利化、宽松化的制度安排,便利服务业扩大开放。选取RCEP规则涉及的竞争与数字贸易等重点领域,逐步实现行业管理接轨全球高水平经贸规则。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