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哔苹婆果和苹婆山鸟图

??????????????????? http://m.39.net/news/a_5188965.html

日常水群,发现了一种水果,名字叫做苹婆(哈哈哈哈,就是这么姿势面狭窄),当时看到苹婆这两个字的时候,首先就联想到了《苹婆山鸟图》。

学国画练工笔必不可少的宋小品临摹,其中就有一幅《宋黄筌苹婆山鸟图》~所以不学无术的up主,一直以为苹婆其实就是苹果,只是古人对于苹果的雅称叫做“苹婆”~

事实就是我想得太多,看这幅画,入秋的山林,一颗颗绯红了脸颊的苹果,悬挂在枝叶间。芬芳的气味、鲜艳的色彩,招来了不少「小过客」们在此停留,留下了许多的斑点与啮痕。一只娇小的粉红鹦嘴,也忍不住好奇地飞了上来。它轻巧地停落在弯细的枝桠上,仰着圆小的脸蛋,摇着细长的尾巴,淘气地又蹦又跳的,好不开心!

粉红鹦嘴旧名黄头,是种可爱、善斗的小鸟。而吸引粉红鹦嘴的苹果树,传统名为「林檎(禽)」或「来禽」。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它的果实(即苹果)味道甘醇、甜美,因此常常能吸引许多鸟禽来此聚集的缘故。至于画名以「苹婆」(即柰[nài],又名凤眼珠)相称,应是古人误题了,两者事实上并不相同。

至于真正的苹婆果,苹婆果又名凤眼果、罗晃子、九层皮、频婆果、富贵子、七姐果和潘安果,苹婆的名称最早出自《南海志》。

《思恩府志》:罗晃子,俗名九层皮,形类蚕豆可茹,味如煨栗。外有黑光,连肉有皮九层,故名。产于山树(林)中。

清人吴震方于所撰成的《岭南杂记》中,对苹婆有如下的描述:“频婆果,如大皂荚,荚内鲜红,子亦如皂荚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数层,层层剥之始见肉,彼人詈厚颜者,曰苹婆脸。”

此果子撕开种子表皮可见一层黏膜,果中有黑色的种子,呈现椭圆形或球形,裂开像凤眼,这即“凤眼果”名字的由来。

苹婆的种子是可以食用的部分,一般是把它煨熟了来吃,味道和我们平时的栗子挺像的,没吃过的人可以想象哦!

△苹婆果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版权:徐克学

△苹婆果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版权:徐晔春

苹婆果隶属于梧桐科苹婆属的常绿乔木植物苹婆的种子。该植物自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种植,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中药大辞典》记载苹婆种子味甘性温,具有和胃、杀虫等功效,用于治疗翻胃吐食,虫积腹痛,疝痛等症。

苹婆果壳性平味淡,内服用于中耳炎,血痢,疝气,外用于痔疮。

苹婆也与广东人的传统习俗有关,苹婆果实常被用来作为祭祀的祭品,遵循传统祭祀风俗的广东人会在庭院种植这种树木,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但是由于苹婆的产量比较少,而且现在也只有零星的种植,因此广东一些地区也常用假苹婆来代替,这样看来,它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果实,大家没见过也不足为奇了。

苹婆果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版权:徐晔春

苹婆果的混淆品

还有一种假苹婆果,是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假苹婆的种子。该植物又名鸡冠木、赛苹婆、山木棉,为苹婆属中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粤、桂、滇、黔、川地区,多见于华南野间、山谷溪旁,在国外越南、缅甸、老挝、泰国也有分布。

假苹婆一般以叶入药,中药名为红郎伞。性温味辛,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肿痛。而其果一般作为食用和榨油。

虽然假苹婆果与苹婆果的外形有点相似,但是苹婆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1至3粒,大小介于蚕豆与鸽蛋之间,比假苹婆籽大得多,吃起来像板栗;而假苹婆果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5至7粒,大如花生米。并且功效也不一样,所以要注意区分。

△假苹婆果,图片来源于网络

△假苹婆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平时很少见到苹婆和假苹婆,但是我们也不用遗憾,毕竟按照群友桃子的说法:之所以你们没有吃到,肯定是没那么好吃,好吃的一定会大力栽培和流通的,比如说,荔枝~XD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下期预告:荔枝香蕉or其他?

房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