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与中国竞争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东南亚群

中国能够从改革开放前制造业较为薄弱的国家发展成今天的制造业大国、国内制造业部门齐全、拥有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并正在想全球制造业顶级强国迈进是非常不容易的。

全世界有多个国家,其中一大半是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制造业最强盛的,甚至比不少发达国家还要牛。

不少发展中国家看到了中国经济和制造业的腾飞脉络,想要学习中国的发展之路,将自己国家的制造业做大做强,比如印度、越南、印尼等,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最近几年发展迅猛,网上流传着不少东南亚制造崛起、越南要替代中国制造业的声音。

不过,在我看来目前的东南亚国家还不具备成为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的实力,那么他们缺了点什么呢?具体如下。

第一,东南亚国家基建不足

其实别说东南亚国家了,就是南亚霸王印度的基础建设依然较为落后,除了新德里外其他城市无法保证24小时通电。

电力只是众多基建中的一类,公路、港口、桥梁、物流体系等均是基建,制造业对于基建的要求是很高的。基建不足只能小打小闹,无法形成具备规模的制造业体系。

东南亚诸多中越南的基建条件相对较好,香港富豪李嘉诚准备到越南投资,这会让其从东南亚国家中脱颖而出,但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差得就有点远了。

第二,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素质较低

东南亚国家的人口数量不算少,印尼超过2.6亿,越南接近1亿,泰国拥有万人口,缅甸也有万人,虽然没法和中国比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印尼和越南,一个早就过亿,另外一个迟早过亿。

人口多意味着拥有足够的劳动力,能够获得人口红利,初级制造业其实是非常“吃人口”的。那些人口数量不足的国家很难发展制造业。

东南亚国家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他们的劳动力素质较低。

劳动力素质和教育密切相关,只有一个国家的整体教育程度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才能上升。

有的人绝对劳动力素质没那么重要,只要人多就行了,事实并非如此。每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不同,高效率者能够在相同时间内创造更多的财富,也能够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与此同时,高素质劳动力愿意花上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比如愿意加班加点,这一点听上去对劳动人民不太有利但制造业还真的需要勤劳的工人。

第三,东南亚国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也是东南亚国家最缺乏的。

中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以生产汽车为例,一部汽车需要大量的零部件,这些零件是由成百上千家企业生产制造的,中国能够做到“足不出国”完成全部采购,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物流和采购成本。要知道凡是从国外进口进来的产品都要征收关税的,这无疑会增加制造成本,制造业的利润率本来就不高,集聚效应能够将成本控制到最低。

中国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整个东南亚国家加一起也无法和中国比拟。

无论是基建、高素质劳动力还是产业链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时间的积累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完善。

因此,短期来看东南亚国家无法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威胁,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经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以上三个短板是能够逐步补上的,到那时候我们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相反,东南亚国家劳动力工资低,人工成本成为了他们对抗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这也是为何中国正努力转型高端制造业的原因。

咱们要在芯片、数字机床、大飞机等领域开创一片新的天空,这些领域不是靠着人多或者发展时间长就能做好的,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完成制造业升级是中国长期站在制造业顶端的关键。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6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