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一个没被殖民过的国家凭什么
泰国,作为东南亚不起眼的一个小国家,却是亚洲近代唯三没有被完全殖民过的国家。
这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泰国。
中国是因为博大: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日本是因为强大:工业发达、军事强劲。泰国是因为什么呢?且看下文分析。泰国能以东南亚小国实力而保持独立,不被侵略者殖民的原因有三个:地理因素、内部改革、政治策略。
地理因素在19世纪下半叶的时候,西方的殖民主义列强开始在东南亚进行势力划分,掀起瓜分殖民领地的狂潮。
年1月,英国入侵吞并缅甸,并将缅甸并入英属“印度联邦”。
年1月,法国将越南和柬埔寨合并,组成法属“印度联邦”。
此时,英法两国的殖民主义势力就在中南半岛碰撞,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地处中部的暹罗(当时的泰国)就成了两国殖民主义在东南亚地区的“缓冲地带”,从而得以保持独立。
前苏联的泰国史专家,在《泰国近代史纲》中提到说,当时暹罗在形式上保持独立,既符合了法国的利益,也满足英国的需求。
年10月,曼谷王朝被迫与法国签订了《暹罗条约》,将湄公河东岸的老挝领土划给法国,条约的签订固然是让法国得到一定的利益,但是法国始终保持着适可而止的态度。当时的英国也因为兵力过于分散,而出现衰弱现象。所以英国必须满足已经与俄罗斯结盟的法国一定利益上的要求。
6年1月,英法在伦敦签署的《关于暹罗王国和其他事项的声明》规定了湄公河以西属英国的势力范围,以东属法国的势力范围,英法两国有责任维持暹罗所在的湄南河河谷的独立与完整,双方均不得签订足以使第三国能在该地区采取任何行动的单独协定。
因此,也不能发现,英法这两个大的殖民国,他们在地处中间暹罗地带的问题上,达成了最终的妥协,让暹罗得以保持独立。
内部改革有明君在位也是泰国独善其身的原因之一。当时的统治者,暹罗皇帝拉玛五世,后世尊称朱拉隆功大帝,励精图治,带领着曾经闭塞落后的泰国走向了现代国家行列,成为泰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朱拉隆功大帝发动的改革是亚洲仅有的几次成功的改革之一。他采取西方的模式进行革新运动,史称“朱拉隆功改革”。
朱拉隆功不仅改革了食田制度以及奴隶制度,对司法、教育以及财政也进行了深入革新,被称为泰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
为了避免与已经坠入殖民统治的几个邻国一样遭遇同样的厄运,朱拉隆功忍辱负重,割让中央政权鞭长莫及的边远属地和藩属土邦,放弃在老挝和柬埔寨西部的权利,并将马来半岛四个邦割让给英国,以便保全独立。
暹罗的及时改革,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也使得其能够保持独立的地位。这个说法受到很多史学家的支持,泰国史学家琼赛在《人民的泰国史》一书中指出,朱拉隆功的改革将泰国变成了一个现代国家,更有效地抵御了殖民主义,使得泰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生存下来。
政治策略面对殖民大国,如果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去反抗,无疑是以卵击石,所以当时的朱拉隆功大帝决定作出重大的牺牲,与殖民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暹罗条约》。
在二战初期逐渐崛起的日本,面对美国的禁运令,急于向南打开通道,所以对东南亚这块肥肉虎视眈眈,而此时英法的战力已经处于颓势。
“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日本军国主义的口号吹袭全东南亚,引领各国配合日本反抗英法侵略军。而其中,泰国虽然没有被侵略,但也想借助日本的力量,将之前被割让出去的领土收复过来,随后两国便签订了《日泰同盟条约》,正式成为了盟友。
泰国更是在年的时候,向英美宣战,但是当时有部分政客认为此举甚为不妥,暗中组织了自由泰人运动,去反对日本的侵略战争,甚至和亲日派的人划清界限。
眼看日本在太平洋的战绩不尽人意,泰国赶紧止损,宣布年对于英美的宣战无效。而美国因为泰国的战略地位,竟然承认了宣战无效的声明,还与其结为盟友,顺利避免了成为日本的陪葬国。
由此可见,领导人敏锐的战略思维,是暹罗保持独立、提升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在邻近的地区都受到殖民者奴役之际,泰国却成为当时东南区地区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的国家,它独立的意义仅仅是表面大于实际。
因为它是作为法国、英国殖民利益之间的缓冲国而存在,其独立是受到殖民者的“容忍”,而不是依赖自身力量的支撑。
现在的泰国,既有泼水节的狂欢庆典,又有古朴壮丽的寺庙,也有妖娆多姿的人妖,还时常创造出天马行空的诙谐广告,是一个比较躺平、安逸的旅游国度。
泰国也是传统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大米主要产出国之一,其每年大米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
泰国在世界上虽然是个小国,但在东南亚地区算是一个大国,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创始国之一,泰国积极地参与东南亚地区的事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国家,大智慧,虽有波澜壮阔,却都能巧妙化解,所以才会形成现在这个岁月静好、与世无争的泰国。
更多国家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