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指日经太高不妨看看泛东南亚科技ETF
年初至今,由于美股、日股等外围股市行情较好,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跟踪外围市场的多只跨境ETF净值涨幅居前。尽管如此,但仍有资金不断往里冲,多只跨境ETF被“爆炒”出风险提示。
例如,跟踪MSCI美国50指数的ETF和跟踪日经的ETF年内多次发出溢价风险提示,宣布临时停牌,以避免投资者盲目追涨。
跨境ETF的“火爆”一方面是国内投资者对全球配置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则是对A股年初至今的表现差强人意。年初至今,上涨指数涨2.46%,而纳斯达克和日经的年内涨幅达9%和22.19%。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
但也不是所有的跨境ETF有如此的涨幅。例如东南亚科技ETF的热度居前,但年初至今的涨跌幅排在纳指、日经,甚至法国、德国、恒生指数之后。
数据来源:新加坡交易所,截至
这主要是因为东南亚科技ETF跟踪的是“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指数成分股由注册地位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的前30大科技龙头组成。
同时,这30家东南亚科技龙头上市地覆盖美国、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交易所,是笔者见过横跨交易所最多的跨境ETF。
也正是由于横跨交易所众多,成分股的股票计价也横跨各种外汇:美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新加坡元、港元。因此,在当前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下,这30只新兴市场科技成长股对汇率和宏观经济流动性比较敏感。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
不过,好在美联储降息越来越近,进入弱美元时代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全球投资者会倾向去找新兴市场投资,东南亚这种资本流入更加便捷的市场也大概率会受到青睐,所以对东南亚科技ETF而言,可能才刚刚开始。
一些投资美股、日股的投资者对相关指数成分股的龙头可能有所了解,比如美股7巨头特斯拉、英伟达、苹果、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贡献了纳斯达克近一年的涨幅,而日经中包括优衣库母公司迅销、软银、丰田汽车等全球知名企业。
那么东南亚科技ETF前十权重股都有谁?
资料来源:基金管理人宣传推介材料,其中数据来源于新加坡交易所,南方东英,截至/9/29。成分股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相关成分股及权重比例可能进行调整,仅供参考。
1、SEA(冬海集团),美股上市: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跨国科技公司,更像是腾讯、阿里的结合体,旗下拥有东南亚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和游戏服务,包括Garena游戏平台和Shopee(虾皮)电商平台。
2、Wipro(威普罗),美股上市:印度IT软件服务巨头,公司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商业流程外包和研发服务,其总裁AzimPremji被誉为“印度的比尔·盖茨”。
3、Infosys(印孚瑟斯),美股上市:印度首家在美股上市的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和咨询公司,提供软件开发、维护和独立验证服务。
4、Astra,印尼上市:AstraInternational是印尼最大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之一,涉及汽车、金融服务、重工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5、Grab,美股上市:总部位于新加坡,号称“东南亚版美团、滴滴”,提供包括网约车、外卖送餐、支付、金融服务等各种服务。
6、台达电子(泰国),泰国上市:电子零部件生产商,中国台湾企业台达电子旗下的泰国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包括电源、显示器等。
7、VENTURE(万特),新加坡上市:电子制造服务(EMS)代工厂,“新加坡富士康”之一,提供一系列的电子制造服务,包括设计、制造和组装。
8、JCC(怡和合发),新加坡上市:是一家主要投资于东南亚汽车制造和分销的企业集团,旗下Astra部门拥有东南亚汽车集团Astra国际(AstraInternational)的控股权益。
9、KCE,泰国上市:泰国印刷电路PCB板生产商,核心业务是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和分销,产品销往广泛的行业,如计算机、商业、汽车、电信、和卫星通信行业。
10、INARI(益纳利美昌),马来西亚上市: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龙头,从事半导体的外包封装和测试服务。
整体而言,标的指数成份股不仅覆盖软件咨询、综合零售为主的互联网巨头,同时也囊
括电子元器件和制造、硬件为代表的电子产业,覆盖泛东南亚前景广阔的科技与互联网市场。
当然,投资东南亚的主要原因还是看好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东南亚的人口红利以及互联网产业链的兴起。
泛东南亚科技指数的投资范围以印尼、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老挝、柬埔寨、文莱、新加坡这10个国家组成的东南亚联盟(东盟)为主,东盟10国加上东帝汶就是整个东南亚地区。
“泛东南亚”其中的“泛”字指的是印度,印度与东南亚国家渊源深厚,二者组合也更能代表亚洲新兴市场的整体情况。
这个区域经济体的总GDP自年起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其增速还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资料来源:基金管理人宣传推介材料,其中数据来源:南方东英,IMF,/7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
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泛东南亚地区在产业链转移升级以及互联网消费需求迎来双重机遇。
东南亚+印度地区拥有年轻充足和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对各国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加工型产业的迁徙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国际资本也在加速涌入泛东南亚,包括电动汽车、电子产品、数码经济在内的制造业备受青睐,年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创新高。
资料来源:基金管理人宣传推介材料,其中数据来源:东盟委员会,ASEANstats数据库,东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