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最震撼的人文景观无巍不至

在中南半岛腹地,有这样一处佛国净土,每每宁静清爽的早晨,一队队身着橘红色僧袍的僧侣,腰挎篮、手捧钵,赤脚缓缓行进在古朴的街道,路旁的布施者跪在街旁,满是虔诚地将食品举过头顶恭敬地奉于僧人...这便是小乘佛教盛行的国度——老挝,在老挝观礼这一震撼的人文景观则必选琅勃拉邦。

清晨4点,清丽的睡莲刚刚悄然绽放。大批游客和各国信徒便迫不及待守候在在寂静安祥的琅勃拉邦街头,当地佩证的管理人员也不停向大家宣讲布施的注意事项。

单身游历的老外皮特也喜欢往美女堆里扎,一张地垫、一筐糯米饭、一条斜披的围巾、一双祈盼的眼晴,然后剩下一片静静的等待......

布施,老挝语叫“塔芭”。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许多精明的商家做起了游客布施的生意,除了席子、布垫,还有各种用于布施的饼干、糖果、水果、花塔和糯米饭,通常10万基普一份。

天色微明,古老的香通寺晨钟开始敲响,新一天的布施又将开始!兴奋的游客们终于盼到从各个寺庙鱼贯而出的僧人们。

僧侣们的脚步唤醒了沉睡的琅勃拉邦,也唤醒了人们的善良?游客们开始捏拌饭团准备布施。

当僧侣行至身边接受布施时,这一刻,你会相信:信仰多么美好,世界多么美妙!

布施在东南亚各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小乘佛教徒以修行为主,生活靠布施,回报靠诵经果报。

你会发现:施者眸子里真爱盈动,受者肃穆庄严,整个仪式散发着纯洁的光芒!真诚、善良、小小一簇糯米团,千百年来将信众、僧侣、佛祖紧紧联系在一起!

法国美女也不停地用镜头捕获这一帧帧令人感动的画面。

参加布施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和欧美游客,在当地商贩买些糯米,水果等,选个地方跪在那里,当僧人经过时就可以布施了!

佛教信徒一般用跪式布施,而普通游客则采用坐式,为了表示对僧侣的尊敬,在布施时,头部不能高于僧侣的锡钵。

而僧侣们一直保持着每天就靠清晨化缘得来的食物充饥的习俗,并且周而复始地为人们祈福。

沙弥们靠布施得来的食物一日吃两餐,午后一般不再进食,所以并无荤素禁忌。

琅勃拉邦其它主要街道,也可看到来自各个寺庙的僧侣们身着橘红色僧袍,按照长幼排序,挎着钵盆,赤脚走上琅勃拉邦的大街小巷。

许多到过琅勃拉邦的人都说,这里最让人难忘的不是美景和美食,而是这神圣庄严的布施,是僧侣们这道橙色为这座静谧的佛国古城增添了最亮丽最祥和的色彩。

布施是学佛中简单、易行、契理、契机的修学法门之一。所以菩萨六度法门的第一门就是布施门。而广大佛教信徒亦是以此历炼自己的身心,增长自己的福慧。

不仅仅只是受,僧侣们只保留基本的果腹食品,而将游客布施多余的饼干、巧克力、水果等物品,则放回其它信徒们的竹筐内,留给需要的人,施受角色瞬间互换,那一切是如此的神圣。

布与施,没有怜悯也没有乞讨。一切都那么平和,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着。整个过程神圣而宁静,让人明白了老挝人民为何这么善良淳朴。

来自柬埔寨的老婆婆手捧金钵,脸上满满的仁爱慈祥,她微笑着等待僧侣们的到来。

东南亚的许多孩子们从小就要出家为僧,历经这些,善良便扎根于心。置身此地,你会觉得这是天地间人与人、人与神、信念与信仰最直接、最和谐、最完美的融合!

晨曦洒满街道,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射出琅勃拉邦人对宗教的虔诚以及人性的善良。

信徒们通过布施,与佛祖进行着一次完美不染尘纤的对话。

无论风吹雨打,僧侣们每天都光着脚,背着锡钵,穿着橙色的僧袍,按照固定的路线,坦然安静地接受着信徒和游客的布施。

街头围观布施的各国游客依然不少,信众的虔诚、僧人的坚忍、游客的围观...旅游观光带来的现代商业冲击还能让琅勃拉邦这道不纯净质朴的风景线保存多久?

虽然有游客们围观和拍照,僧人们依然步履如旧,心无旁骛。

布施的过程游客可以拍照,但是一定不能打扰到僧侣及整个布施过程,更不能靠近僧侣。

不过当布施逐渐成为俗人眼中的表演,这失落的佛国天堂还能否继续留存久远?

日头渐渐升高,游走的橙红色也慢慢消失在街巷尽头,独独留下一份怅然若失的感动于心!与佛同行,善良永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1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