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论坛携手30载,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势头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年8月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以视频方式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10国外长和东盟秘书长与会。

携手30载,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势头依旧强劲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骆永昆

在3日举行的东盟(10+1)外长会上,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方将东盟作为抗疫合作首要伙伴,迄今已向东盟十国提供了1.9亿多剂新冠疫苗,并援助大批急需的抗疫物资。双方已启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促进疫苗政策沟通和信息分享。他还表示,双方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政策红利正持续释放。上半年双方贸易额已突破亿美元,同比增长38.2%,东盟继续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相互累计投资总额已超过亿美元,处于一马当先的领跑地位。

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第21个年头。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重要保障。

经贸合作硕果累累

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此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全面展开。

一方面,双方贸易额持续增加,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30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不断扩大。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仅为79.6亿美元,年增至.67亿美元,东盟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则为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年,中国与东盟建立自贸区后贸易额大增。年,双方贸易额突破亿美元。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达亿美元,东盟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实现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

另一方面,投资合作增加。年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成立并运营。年,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与东盟间经济关系进一步深化。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雅加达万隆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中缅经济走廊、泰中罗勇工业园区等大项目在东南亚国家开工建设,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以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为例,项目创造就业岗位余个,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中国与东盟国家还进一步深化湄公河合作,建立澜湄合作机制,推动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

三是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推动贸易、投资合作的同时不断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正式启动。此后,双方相继签署《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实施全面降税。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各国部分农产品关税取消。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中国对东盟10国进口的90%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上述合作机制为双方深化经贸和投资合作提供保障。年,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实现升级,货物贸易自由化、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及投资自由化和保护等得到妥善解决。年,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完成,地区经济合作迎来新时代。

经贸合作引领地区发展

年以来,中国东盟经济联系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成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定器和增进政治互信的助推器。中国与东盟关系在冷战后逐渐发展起来,但由于历史、南海争端等原因,中国与东盟以及与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安全关系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经贸合作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安全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东南亚国家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等,中国还与柬埔寨、老挝签署建立命运共同体文件,与缅甸达成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不断提升,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协调合作不断加强,南海地区行为准则(COC)谈判稳步推进,管控争端能力提升,南海总体维持和平稳定。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引领地区一体化进程。年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向危机中的东南亚伸出援助之手。正是在此背景下,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进程拉开序幕。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成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此后“东盟+3”“东盟+1”机制不断拓展。年,东南亚国家启动以东盟为中心的五个“10+1”自贸区,并推进RCEP的谈判。如今,RCEP谈判已经完成,正等待落地实施,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也是新冠疫情背景下东亚经济复苏、深化合作的重要渠道。

后疫情时代合作前景可期

当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如火如荼。即使在新冠疫情下,双方合作也依然逆势上涨。中国与东盟对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深化经贸合作有较高期待。

双方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合作,如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表示,预计到年,东盟数字经济在GDP占比将从年的1.3%提高到8.5%。届时,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速将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将成为东盟难得的合作伙伴。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东盟将会在RCEP框架下展开新时期经贸合作的蓝图,这将把中国与东盟合作乃至东亚区域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骆永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副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精通英语、印尼语和马来西亚语,主要研究印尼、马来西亚、中国东盟关系及南海问题。年当选“印度尼西亚总统之友”。已出版《列国志?马来西亚》(第一作者)、《马来纪年》翻译与研究(合译)、《马来古典文学史》(合译)等,发表论文涉及中国东盟关系、南海问题及印尼和马来西亚内政外交。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如有线索或推荐作者,请拨打热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