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送你一首渡河的歌书评听吟一首渡

前些天,一名不太熟悉的书友送给我一本小书,她说她认为“很有意思”,书名是《湄公,送你一首渡河的歌》。书封是饱和度比较低的深绿和黄绿色相间,黄绿色的空间内,不知是朝阳还是夕阳有些隐约和温柔。我想,这大抵是亚热带地区的湄公河畔的色彩吧。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很奇怪,是一个用电脑输入不出来,现代汉语字典里也查不到的单字:上下结构的字,上面“元”下面“石”。扉页对作者也没有简介,只有几行自由的对话:“元石,像一个新的汉字呢。”“恩,就它吧。”就像豆瓣15万“喜欢一个人旅行的女生”脚下,那颗呆在元点的石子。虽然依然很好奇,但是在各类图书平台上也查不到这本书和作者的太多信息。大概,这就是一本喜欢独自旅行的女生写下的旅行日记而已。

书页间也漾着浓浓的水汽。每一行文字下面都有一行绿色波浪线,让人的阅读也禁不住缓慢下来。很快我便被这个读不出姓名的作者所吸引,她的文字优美、隽永而沉稳。“不经意间,居然遇上了湄公河的日出,就和前几天在澜沧江畔偶然遇到日落一样,得来全不费功夫,却又好像已经寻找了一辈子。”“这宁静,让我不相信正身处‘魔窟金三角’。我想我不会逢着故事中的传奇,可是,我逢着的,这宁静,恰恰是生命给我最珍贵的礼物。”这是她的一次长长的旅行,从一条没有源头的河口启程,一路上,看人间美景,过妖魔鬼怪,访名胜古迹,更多的感动,来自湄公河畔那些平凡的人和他们平凡的生活场景。

从中国西双版纳到泰国、缅甸,再到老挝、柬埔寨,还到了湄公河下游的越南。这是一本旅行手记,却能给人“又一村”的豁朗之感。旅行记事是文艺青年们和写作爱好者最喜欢写的题材之一,不过写来写去文字间往往充斥的都是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和一干“美好秀丽”这样的形容词。《湄公,送你一首渡河的歌》却先是不疾不徐地展开了多数人所不熟知湄公河畔人家的生活,而后写到了一直在河岸边的人们口中讲述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而作者,姑且认为她是一个年轻的女生,笔下写出的文字却像是阅尽千帆的老者,坐在河边缓缓讲述那些数十年前的旧事,恬淡又从容。

沿着河流,作者遇见了原始森林中的克木人、哈尼族茶农小改一家、待嫁的傣族女孩小玉。还有那些和隐秘历史有关的往事:二战时流落到金三角的国民党军官的后代,少年时偷渡到泰国的老挝男孩,随老挝解放移民到美国或是法国的老挝华裔,长辈就死在S21的S21解说员……沿着悠长的湄公河,她走了多远,故事就能讲多远。这条河流没有走到终点,她还有一个个未讲完的故事。有一些关于自己的情愫,这种情愫似乎和爱情有关。渡过河,才知道爱情如湄公,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而旅行,正是为了与一个经历爱情的自己相遇。

通俗一点说,这本书不落俗套地展现了湄公河沿岸居民的生活画卷,文字也如刚刚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水源那般清澈。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从细碎流淌的文字间探寻作者信息的过程。经过老挝一座小城的湄公河畔,她写道,一半江水,一半火焰,迷蒙的天色中,有一处适合依偎,拥抱或者想念的阳台。配页的插图上,有一个身着橘色上衣的女子的背影。蓦然就觉得这个自由的背影可能就是“元石”,感觉到她身上和文字中都流淌着宠辱不惊的洒脱气质。当然,究竟是不是,我也不得而知。

我在书中发现了一枚手写的书签,上面写着“菜品千种,书有万般,展卷愉悦,生活美好”。我想不起我收到这本书时,外面有没有包装的塑料封,也判断不出这枚书签是作者所写,还是我那名不太熟悉的书友所写。我也不会再问那名书友了。其实谁写是多么不重要的事情,这样的机缘遇上这样一本有趣的小书,才是正是读书天的春天和春花绽放般一样生机而美好的事情。

我甚至连送我这本书的这名书友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读完这本书,却犹如听吟了一首澄澈清亮的渡河的歌。

作者:徐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