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落地签免费又延长了这次别去曼谷,到
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了,泰国落地签免费政策又延长了,将一直持续至年10月31日结束。
这可是一个喜大普奔的消息,这就意味着:端午、暑假、中秋、国庆,通通可以免落地签费玩泰国,而且还省下了泰铢(约元),可要抓紧机会咯。
当然,剩下的钱还可以做很多事呢,租租车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小众城市,去过算我输!
乌汶府
乌汶叻差他尼,简称乌汶,又被称为莲花之城,位于泰国东部蒙河畔。距离曼谷约有公里。乌汶府是一个非常适合深度游的地方。
据说它是泰国每日第一缕阳光照射下的地方,这里保留着千年古老壁画,拥有大批令人震撼的人文景观,却鲜为人知。
三千滩
乌汶府最有名的景点当属三千滩(SamPhanBok)了,算是乌汶的一张名片,以米奇老鼠的洞口和无数个坑口吸引了众多游客。很多人觉得这里跟美国大峡谷很像,因此也被人称为“泰国大峡谷”。
每年泰国旱季,湄公河下游的石滩就会浮出水面,形成大大小小多个石滩。
关键的是这么壮观的景色竟然没有被围起来收取门票,所以现在去是免费的。如果你要坐船游览,大约是泰铢一条船,可以坐下10个人。
观星石滩
除了三千滩外,乌汶还有另一个石滩广受好评,如果大家赶时间也可以去这里,名字叫观星石滩,风蚀过的巨峰耸立在你面前,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当地居民已经在各个景点设立了标志牌,所以找起景点也比较方便,像是:圆眼洞、三角石、大峡谷、占卜石、美岩礁、观星石滩和湄公河峡谷等等,其中最美的要数美岩礁和观星石滩。
每当旱期时这些千沟万壑就会浮上表面,其壮观景象丝毫不会弱于三千滩。
瓦拉蓝寺
去乌汶府一定不能错过PhuPrao山顶上的小众寺庙——诗琳通瓦拉蓝寺,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晚上会发光的蓝色寺庙,仿佛山顶上的一颗夜明珠,如今也慢慢成为驴友们的打卡圣地。
该寺座落于高山上,是一座瑯勃拉邦式佛寺,人字型大屋顶建筑,三层屋檐低垂,屋顶中央有像王冠般的金色装饰。
其大雄宝殿是没有墙和窗的开放式建筑,特別的是大雄宝殿后方有一幅巨型的菩提树壁画,有涂上一层夜光物料,晚上的时候会发出绿色的光,在繁星满天的夜晚更加美丽,又有「萤光寺」之称。
但是来这个寺庙交通并不不很方便,只有晚上来这里才能真正领略到寺庙的美!比较建议自驾前往,想什么时候出发都行。
在泰国自驾也很方便,要准备好护照、驾照、驾照国际翻译认证件。前两个基本上老司机都有,只有在办理一个驾照国际翻译认证件就可以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能免费办理,填好资料就会寄到你家里,非常方便。而且驾照国际翻译认证件还能在全球近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人生这么长,肯定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看看,提前准备一个,时刻提醒自己要出去看看,多好!
帕登国家公园
帕登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社区之一,人类在一万四千年前就在这个地区定居下来。这里有高原、丘陵、地震造成的陡峭悬崖,还有代表性的蘑菇岩,但最著名的,还是湄公河上方悬崖上古老的岩石艺术。
悬崖表面的画作已有~年的历史,这些画探索了曾经在史前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绘画中的场景,包括钓鱼、稻作、人物、动物、手和几何图案等等。
月光瀑布
乌汶有一处特别有名的大瀑布,水流从瀑布上方的石洞飞流而下,当光线从洞口照射进来,混合著流进洞口的水流,形成一道乳白色的水柱,如同皎白的月光,因而得名「月光瀑布」。
该瀑布归帕灯国家公园管辖,距离公园18公里左右,经常出现在泰国的各种电视剧或者广告中,在当地还是比较有名气的。
东那谭森林
森林内长满各种颜色的花朵:粉紫色的紫狸藻、纯白色的谷精草及黄色的两裂狸藻,五色缤纷花朵争奇斗艷,竟相开放,将东那谭森林点缀得无比娇美。夜晚看着满天繁星肯定无比惬意。
绝对不能错过外形酷似香菇的石柱SaoChaleang,是受风蚀、雨蚀作用,慢慢形成现在所见的形状。
普宗-那锐森林
跟东那谭森林相比,普宗-那锐森林更加原生态,它位于泰国、老挝和缅甸的交界,森林原始状态保存的非常好,固有「翡翠三角」之称。
站在悬崖边眺望三国的原始生态环境,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此外游客还可以乘竹筏泛舟,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
农伯寺
农伯寺是乌汶府最重要的佛寺,它是仿照印度摩诃菩提寺而建,佛塔以白为底色,并饰以精美的贴金花纹。塔内供奉着佛祖的舍利子。这座寺庙没有曼谷的拥挤,没有清迈的闪耀,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
守夏节
除了刚才所说的景点外,乌汶府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民俗节日,广场在每年7月9日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泰国守夏节,这是泰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当地居民会穿上传统的泰式服装进行蜡烛游行和民俗活动。
在当天可以看到巨型的蜡雕花车巡展,每年都会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热闹非凡,大家可以趁着泰国落地签免费去体验一把当地的风土人情。
乌汶府,这个人间遗落的仙境,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不算热门,很少踏足。还有很多地方等待着你去探索,赶紧趁着落地签免费去逛逛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