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越南开厂真能赚钱吗看过来人告诉你越南江
前言:
过去十几年来,越南成了海外投资的新热土。年代初期,日企便大举进入越南。索尼、东芝、三洋等公司纷纷在当地建立工厂,组装电视机、DVD机和收录音机等产品。接着是韩国,年越南正式加入WTO,三星、LG等公司便陆续进入。此后,越南从日本和韩国吸收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比例长期保持在40%以上,年更是达到48%的历史高点。韩国三星在越南的布局,更是上升到了三星高层直接定下的“战略大计”。
韩国三星早期的帝国计划是放在中国大陆,但在年左右,三星“变心”了。年,为三星代工的普光苏州厂和东莞厂倒闭停产,年,深圳三星和天津三星也先后关门大吉。而在年10月,三星大陆大本营惠州工厂也关停了,彻底停止在中国大陆生产手机产品。一位惠州工厂女员工在抖音上分享了办理离职手续的全过程,一位位工龄超过十年的老员工们排队领取纪念品——一部GalaxyS10+手机。
但是另一方面,三星在越南投资却在不断加码,近十年时间,三星在越南总计投资超过亿美元,建起8家工厂和一个研发中心,产品范围覆盖智能手机、显示器和家电。仅智能手机一项,越南工厂每年产量就在1.5亿台左右,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从整体上看,年越南三星的出口额达到亿美元,占到越南全国出口总额的1/3。
年底,三星的一级供应商中,在越南投资的已达42家,此外,还有大约多家配套厂商抱团布局。仅在北宁厂区,就有约12万名员工,每天上百辆员工巴士穿梭于60公里范围之内。而原本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如今都成为年入近五千美元的装配线工人,当地人均GDP也达到全国水平的三倍。
第二波投资热潮始于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加上越南自身的三大优势:“人口红利”、“政策优势”、和“地理条件”。中国企业产业链开始尝试向越南迁移。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台企为主的消费电子组装厂,大陆的苹果供应链,以及中国纺织及电子相关企业等。
越南的“人口红利”:中国大陆劳动力在年龄结构和薪酬水平上的优势日渐式微,而越南目前有近1亿人口,平均年龄30.5岁,35岁以下青壮年占比56%。薪酬方面,越南目前平均月薪尚在美元以下,仅为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东南亚各国中也处于较低水平。
越南的“政策优势”:越南政府多次修改《投资法》,大力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率为20%,低于中国的25%,工业园中的企业能获得“两免四减半”(头两年免税,之后四年缴税减半)的政策优惠,高科技产业更能享受到“四免九减半”。作为多个国际自由贸易协议成员,越南依靠手里的几张贸易协定,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在大国博弈里取得最有利的区域地位,吃尽红利。但是这种红利也不是没风险的,等各种政策红利一旦吃完,国际巨头就会走。就像当年他们撤离中国时一模一样。
越南的“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则是越南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更为得天独厚的位置。打开地图就很容易发现,越南较之其他东南亚国家优势明显,陆地上只有越南同时和云南和广西接壤,离广东也非常近,老挝和缅甸都只是和云南边陲相邻,其间更有危险地带“金三角”。中国的产业链可以最近距离的覆盖到越南。而海陆上,越南有多个出洋港口,海外出口运输优势明显。
正是这些,让越南成为吃到产业链转移红利的最早的国家。
早几年,为了减少人工成本和降低关税,已经有一批中国企业陆续开始迁移到越南,近两年,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又加速了一批中国企业转移到越南。那么这些抱着去越南投资开厂致富梦想的中国人现在怎样?
那就让那些过来人自己诉说一下吧,在他们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几年下来,混在越南江湖,遇到的奇葩人与奇葩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了,现在让我们一一道来:
1、跑马圈地,守着龙头企业吃饭
纵观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史,对于越南,无论是从美国到日本,从日本到韩国和中国台湾,最后再到中国大陆,无一不是由于迁出国本身产业升级,主动移出低附加值的产能,才养肥了下一个新玩家。越南也不例外。
劳动力方面,越南毕竟只拥有1亿人口,相比中国的14亿人要逊色不少。这也就意味着人口红利虽然存在,但总量不大。越南注定只能承接从中国转移出的一部分产能:一半三星手机,大部分AirPods,一些PC和网通设备,这可能就是越南胃口的上限。
因此越南的天花板很快就会到来,但对于中国的很多企业来说,在他们眼里,现在的越南就如同年左右的中国互联网市场,遍地是机会。
老李40岁了,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履历。他倒卖过化工原料,做过模切,奋斗了20年,也只能在东莞运营一家几百万收入的小厂子。但在越南,他用一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