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英雄杨军刚最后时刻,遭毒贩开枪倒地拉

16年3月12日这天,云南省普洱市殡仪馆内人潮涌动:他们有的身着统一的军绿色制服,头戴同色警帽;有的身穿深色衣物,手捧鲜花。无论是警察还是群众,人们的脸上都不约而同露出了庄严肃穆的表情。

这不是某位位高权重的领导的祭奠现场——棺材里躺着的,是警界英雄杨军刚。几天前,他还能够展露笑容,和家人们吃一顿热乎的晚饭;此刻,他只是静静躺在木棺之间,面容平静。

穷孩子立志参军

杨军刚出生的地方,是甘肃省境内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农村。从小到大,杨军刚是和农田以及农活为伴的。

小时候的他还不能理解家庭的不易,总是闹着家人要这要那;等到大一点时,家里的长辈便开始用中国军人的例子激励他。

那时的杨军刚虽然从年纪上说还不算成熟,但出于对种种故事里军人的崇拜,他逐渐形成了刚毅顽强的性格,遇到困难也不轻易服输。

伴随着年纪的增长,杨军刚已经能够理解自己的父母养活一家人的艰辛。在学习上,他从来不让父母操心,总是在考试后向父母展示自己取得的好成绩。

年,杨军刚如愿以偿地考入了甘肃政法学院。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让他逐渐意识到国家和社会维持安定的重要性,也让他暗下决心要在毕业后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保卫自己的国家。

杨军刚是一个“70后”,与父母那一辈不同,他这样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既有充沛的热情,又有富裕的知识。

年7月,杨军刚刚从学校毕业,正值大好的青年时光。他看到学校附近张贴的参军宣传标语,又结合自己保家卫国的理想,当即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年后,凭借着优秀的训练表现和政治觉悟,杨军刚被上级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

在军营的生活并不舒适,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艰苦。杨军刚起初是被分配到了云南普洱市思茅支队。

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觉得这里的环境还不够恶劣,主动向上级提出要去位于西盟县边远的莫窝边防派出所,也就是现在的勐卡边防派出所进行锻炼。

西盟并不是一个好地方——这里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山区,有着许多被“困在”重重大山之中的村落。

山区的自然条件恶劣,天然形成的地势又将此处与外界隔绝,使得许多位于西盟的村落都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经济上的不富余自然而然地会降低人们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进而滋生出源源不断的犯罪。可以想象的是,在西盟县里的派出所工作的杨军刚一定是面临着重重危险的。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军刚还是“超额”完成了任务,成为了派出所的业务标兵。3年后,他已经具备了充足的工作经验,也有了能够教导新警察的能力。因此,杨军刚被调到了思茅支队侦察队,担任侦查参谋。

这位教导员年纪不大,但为人认真严肃,但又不是那种端着架子的“老顽固”。当闲下来的时候,杨军刚经常和手下的警员们聊天谈心,帮他们排忧解难;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又总是不顾自己的安危,冲在最先。

在很多人心里,他不止是一个教导老师,还是一位亲切的大哥:“队长为人厚道,办事认真,平时不太爱说话,工作起来却有着‘拼命三郎’的劲头,很多事他都冲在最前面,勇争第一。”

从事缉毒无怨言

前面说到,落后的教育是这片地区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除了一些时有发生的小偷小摸、寻衅滋事犯罪事件,这片地区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影响恶劣、情节严重的重大违法犯罪事件。

云南本就与多国边境接壤,其中普洱市还同时和老挝、越南相毗邻,这样特殊的地理条件,使许多游荡在边境的毒贩找到了机会进入云南,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发展他们罪不容诛的贩毒“事业”。

要与毒贩们斗智斗勇无疑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这些亡命之徒几乎断绝人性,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为了赚钱和活命不择手段。

在支队工作了8年,杨军刚的主要任务就是侦查和收缴毒品,抓获毒贩。这份在别人那里都避之不及的工作,在他这里却犹如甘露一般。杨军刚直言:“这8年,我在禁毒人民战争中查了这么多的毒品,拯救了那么多的人,我很自豪,值了!”

这句话并不是光在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在几年如一日的缉毒生涯中,杨军刚参加的缉毒行动高达多场,总共缴获了多公斤毒品。

仅仅在年和年两年时间里,江城边防大队的警员们就在杨军刚的带队下查获了约公斤的毒品。随着缉毒工作的逐渐深入,和工作技巧的逐渐掌握,杨军刚在支队的名气越来越大。

伴随着缉毒工作的,往往是数不清的危险,这要求着每一位从事这个工作的人都要保持着十二万分的谨慎和小心,还要求着他们要有随叫随到的工作觉悟。

对于杨军刚而言,“忙”这个词完全可以概括他的工作和生活。

就算是不上班休息在家的日子里,他也不可能完全放松下来。有时候,一则突然的电话,就会将他从温馨的家庭气氛中拉回繁忙的缉毒工作里。

杨军刚的妻子对此不是没有过抱怨的:“年前,他说春节想休假带着孩子回趟老家去看看父母,但迟迟不见他休假,每次问他的时候,他总是说,最近还有个毒品案件要处理。”

毫无疑问,缉毒工作已经影响到了杨军刚的生活,甚至让他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处的机会。“他回到家,总是会抱着孩子玩,拼了命哄孩子开心……但是一回到单位,他就很难和孩子共处了,甚至连打电话的时间也没有。”

妻子每每想起,总为此感到心酸。在她眼里,杨军刚远离家乡,从甘肃正宁来到云南普洱扎根,一扎就是15年,这之中只有对国家、边疆无法言说的热爱和忠诚。

正是这样的感情,让杨军刚在每一次任务中都全力以赴,力求将那些穷凶极恶的罪犯们一网打尽。

16年3月6日的晚上,杨军刚通过线人获得了一条关于贩毒份子的重要情报——老挝人“老黄”将在明天上午与同伙来到康平镇坝卡附近贩卖毒品。

为了及时阻止他们的行动,收缴毒品,杨军刚在收到情报的第一时间就向上级汇报了,并积极制定了抓捕行动方案。

杨军刚长期在边防一带工作,对位于边境的康平镇坝卡附近的情况已经是了如指掌;可以说,没有比自己更合适去带队参加这次行动的人了。

杨军刚主动请缨,带领着大队部和侦察队的八名警察一起来到位于康平镇坝卡附近的咖啡基地潜伏,要将这些罪犯围堵在此处并抓获。

追毒贩英雄丧命

时间来到第二天早上10点20分左右,杨军刚和警察们来到了咖啡基地旁的一个三岔路口,决定在这里分两拨人设伏。

正当他们到达设伏点,准备开始实施行动时,附近三名男子的身影猝不及防地进入了杨军刚的视野里。这三名男子行迹十分可疑:他们穿戴着厚重的衣服,又戴着帽子,帽子下的双眼正不时观察着周围,像是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杨军刚见此情景,心下生疑,多年办案的经验让他一下子将三名男子和当天要抓捕的几个毒贩联系在了一起。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三人,只见其中一人还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包的形状十分饱满,像是装着什么有重量的东西。为了确认情况,杨军刚和手下的警员一起上前,准备对这三人进行盘问。

谁知,还没等他们走到那几人的面前,后者就像惊弓之鸟一般,迅速朝着边境外跑去——那方向正是前往老挝的方向——杨军刚心下一惊,只大喊了一句“快追”,就带头冲了出去。

杨军刚在后面追赶,前面的毒贩跑得也不慢,他们宛如灵活的兔子,在大街小巷里穿梭,渐渐跑到了人迹稀少的小路上。

杨军刚紧随其后,在追赶至一条小路时,终于追上了三人之中的一人。他大喜过望,立刻死死地擒住了那人的手臂,阻止他再往远处跑。

突然间,小路旁边的草丛中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刺耳声音,紧接着,一个黑色的身影从茂密的草丛中蹿了出来。

这个黑色身影出现得太快,没有给任何人一点点反应的时间。大家的心情还沉浸在杨军刚抓住了一名罪犯的喜悦中,一时间回不过神来。

然而,正是因为第二名罪犯的出现是如此的猝不及防,杨军刚几乎不能调转回头,更不用说及时做出保护自己的动作了。

尽管在开始行动之前,杨军刚考虑到以往遇到过的突发事件,已经穿上了防护用具。但如此接近的距离,已经远远超过了防弹衣能保护的范围。

这名罪犯拔出手枪,对着前来追捕的警察们不停射击——子弹打在了杨军刚的胸上和腰上,让他一瞬间失去了追赶的力气。

杨军刚中弹了,但他的眼睛依然死死盯着那两个向境外逃窜的罪犯。“决不能让他们离开中国,跑回老挝!”这可能是在当时,他脑海里唯一浮现出来的内容。

杨军刚竭力用左手捂住自己的伤口,此时,鲜血已经如同坏掉的水闸之中的水流一样,迫不及待地从伤口出涌出,瞬间就将他的衣服和手掌染红了。他用右手举着枪,努力地瞄准正在逃窜的毒贩,向他们开枪射击。

但快速失血带来的生理不适感和手枪射击的强后坐力终是让他脱力,骤然晕倒在了地上。

一直跟随在杨军刚身后的警员们见此情景,自发地分成了两队人马:一队人掏出手枪,对毒贩射击,以阻止其继续逃跑的脚步;另一对人则围到了杨军刚身边,用衣服将他的伤口包住,防止血液继续流失。

他们一边止血,一边大声呼叫着另外一组本来设防在其他路口的警员们前来支援。

支援的警察们很快赶到了,但遗憾的是,两名毒贩已经趁着杨军刚重伤倒地的时间空隙,逃跑到临近老挝边境的地方了。

如果再执意追下去,恐怕就要走到两国交界之处了,这样的情况迫使警员们放弃追赶——自古以来,在两国边境处产生的纠纷和问题都是极其敏感且不好处理的。

加上杨军刚一直流血不止,情况很不乐观,追凶的警员们纷纷回头,准医院。

这时的杨军刚已经接近昏迷;警察们站在他的身边,有为他止血的,还有不停和他说话,企图让他保持清醒的,也有不断大声呼救,寻找担架、医院的。

人们在他的身边一遍遍叫着他的名字,手下的警员们不断重复着:“队长!挺住啊,队长!你不要吓我们……”

杨军刚的意识已经飘远,他对身边战友们的呼喊置若罔闻;半晌,他的眼神才逐渐恢复清澈,握住离自己最近的一只手,问人们:“逮……住……没……有?”

警员们的脸上有羞愧,也有不忍,大家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沉默。

没有得到期待的答案,杨军刚的意识再度离他自己远去,他的眼神再次变得浑浊,手渐渐脱力,从战友的手中落下。过了一会,他不甘心却又无奈地闭上了眼睛,完全丧失了意识。

很快,救护车就将杨医院进行抢救。

令人悲痛的是,由于受伤的程度太过严重,加之在短时间内失血过多,杨军刚的生命体征非常微弱。

医生和护士们花费了2小时,对杨军刚进行了全力抢救,依然没能将其从死神的手中夺回。年3月7日下午13时13分6秒,这个经验丰富的缉毒工作者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去往了没有伤痛的世界。

杨军刚牺牲以后,他的事迹迅速传遍了云南普洱的大街小巷。不管是耋耄老人,还是牙牙小孩,都在一夕之间认识了这位英雄。

人们在感谢他为普洱市的缉毒工作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之余,还为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了他而感到痛心。一想到这位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年仅39岁,一些群众落下了热泪。

在3月12日上午9点,为杨军刚所办的追悼会开始了。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政委武岩向在场的人们介绍了杨军刚的英雄事迹,还回顾了他优异的表现:

“杨军刚在从事缉毒工作的15年里,始终奋战在工作任务最繁重、危险系数最高的打击跨境犯罪第一线,先后参与侦办毒品案件多起,缴获各类毒品近多公斤,捣毁黄赌毒窝点30多个,破获刑事案件多起,查处治安案件多起,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样一位勇敢无畏的战士,此刻已经停止了呼吸,这怎能让人不眼含热泪?

“谋事在人!”这是杨军刚在牺牲当天的早上,在参加行动之前刚发出的一条朋友圈动态。

许多人总是觉得,缉毒警察和缉毒工作者们肯定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才敢于和那些亡命的毒贩的作殊死搏斗。

一直以来,大家总是忽略了一件事:没有人生来就是勇士。像杨军刚一样的缉毒警察们,之所以敢于冒着巨大的危险参加行动,不是他们对危险的感知力比别人低,而是他们有着非常人所有的社会责任感。

正如杨军刚的战友秦谷丰所说的那样,毒品给我们国家带来很多危害,和毒贩斗争到底就是保卫国家安定的重要事业;这项事业,谋事在人,成事也同样在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1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