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咖啡,讲述一段属于孟连的香味记忆
官勇对于第一杯咖啡的记忆,是20世纪90年代印有外文的塑料包装、炼乳结晶带来的奶味和在速溶咖啡粉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糖。
“像是一杯甜腻的东南亚风情的饮料,咖啡的原味反而没那么明显。”但就是这个味道,深植于记忆深处,成为官勇与咖啡缘分的开始。
如今,已成为“曼连咖啡”品牌创始人的官勇,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开了咖啡馆和咖啡烘焙工厂,并拥有了自己的庄园——来珠克咖啡庄园。记忆中的糖、奶、炼乳被慢慢放下,他端起杯子,里面是一杯纯粹的、代表着“精品”的咖啡。
官勇在咖啡晒床前忙碌。人民网记者蔡树菁摄
热爱,走在时代之前
官勇接触咖啡行业的理由很简单,一边是新奇,一边是热爱。
20世纪90年代末,孟连边民互市活跃,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官勇开过电脑培训班、做过网站、卖过玉石,最后在咖啡前面停下脚步。
孟连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雨水、恰到好处的湿度及较大的昼夜温差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咖啡均匀饱满、光泽鲜亮、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油脂丰厚、果酸味浓的独特风味。作为全国小粒咖啡重点产业基地县之一,孟连县年开始试种咖啡,到年起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种植之路。
“当地种咖啡的人多,但喝咖啡的几乎没有。”官勇回忆,在当时多数人的认知里,咖啡只是一种初级农产品,廉价而鸡肋。咖农日夜辛苦劳作,和咖啡所代表的“小资”“格调”等标签相距甚远。
就连官勇自己,也是因一次孟连中缅街赶集的机会,才从一杯速溶咖啡里喝出对生活的另一种诠释。
出于喜好,年官勇在孟连县城开了一家名为“冰语”的咖啡屋,不大的店面,放置了几把休闲椅,可供客人小憩。来自老挝或越南的速溶咖啡,冲泡后再加上冰块,构成了很多孟连人对“喝咖啡”的初次记忆。
晒床上正在晾晒的咖啡豆。人民网记者蔡树菁摄
转变,从一杯曼特宁开始
年,官勇偶然间步入省会昆明翠湖边的一家咖啡馆,见到全新的咖啡萃取机,知道了一种名为“现磨咖啡”的品类。
当深褐色的豆子在机器的嗡嗡声中粉碎,混合着花果的香气慢慢充盈鼻腔,“那是我第一次喝到真正‘好喝’的咖啡,操作有严格的规范,冲泡出来的香气有层次。”
新一轮的探店之旅由此开启。官勇以昆明文林街为中心,每天要走几公里,看见咖啡馆就进去品尝,有时一天要喝三四杯咖啡。
他想,不如自己烘咖啡豆。
不懂专业知识,也没有专业设备,他在店里看别人烘焙,回家自己用铁锅炒。
由于技术不过关,他差点把家烧起来,炒出的咖啡豆颜色有深有浅,“简直难以下咽”。
越是失败,官勇就越想证明自己能做好。后来,他从网上购买了手摇咖啡机,购买咖啡种植的书籍,上网查看各种攻略,甚至为了了解市场去研究专业机构的数据。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也在了解年轻人的喜好,评估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年,官勇在孟连县城开了两家咖啡馆,并创立“曼连咖啡”品牌,同时在芒信镇芒卡村贺基村民小组开辟咖啡种植基地,采取生态复合种植模式,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探索种植绿色、有机咖啡。
“从自发爱好到标准化操作,加工出来的咖啡更好喝了,品质控制会更稳定。”为了打造一条专业的咖啡生产加工链条,官勇边学习边尝试,抓住一切机会到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参加培训班。粗略计算,他多年来单是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考证就花费了20多万元。
“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最后会带动业务的提升,这是一笔无形资产。”他说。
森林中的咖啡晒床。人民网记者蔡树菁摄
精品,喝出“孟连味道”
年后,国内咖啡比赛数量逐渐增多,年轻人开始喜欢用一杯咖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精品咖啡也开始崛起。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孟连县发挥好产区优势,主动适应新市场、新消费场景需求,逐步构建起咖啡全链条生产加工体系,打造了一批优秀企业和本土品牌,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经过数年的发展,官勇的孟连曼宁咖啡有限责任公司逐渐成为集咖啡种植、收购、初加工、深加工、销售、文旅游学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型企业。目前,公司有亩种植基地,建成亩水肥一体化新品种咖啡基地,咖啡精品率达到81%。
官勇敏锐地感知到,本土咖啡的“春天”要来了:“新的赛道上,孟连咖啡人想把咖啡做好,讲好孟连故事,展示‘孟连味道’。”
来珠克咖啡庄园里的森林咖啡馆。人民网记者蔡树菁摄
官勇将一个废弃小学进行改造,篮球场变为咖啡晒场,教室成了咖啡初加工场地,并用当地山脉的名字“来珠克”为这个新的咖啡庄园命名。
庄园里新建了精品咖啡鲜果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7吨提升到了35吨,每产季可处理吨鲜果;建成咖啡烘培、挂耳等精深加工生产线,“德热”“德热”等云南本土咖啡种苗成了“明星品种”。至产季,公司发放鲜果款万元,覆盖群众86户人,带动群众户均增收7.56万元。线上自营店、直播带货等新业务的开展拓宽了销售渠道,目前实现线上直播带货销售额万余元。
年,来珠克精品咖啡庄园又迎来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造升级,森林咖啡馆依山傍林而建,水景广场、民宿和森林温泉泡池丰富了庄园的旅游业态,众多咖啡爱好者、从业者到产区进行研学,预计全年可接待游客3万余人。
官勇还是会像多年前一样,工作之余端起一杯咖啡,站在山边审视着庄园里铺满咖啡鲜果的晒床。不同的是,现在他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杯子里只有如同琥珀般清透的深棕色。那混合了黄糖、树莓、巧克力等多种滋味的醇厚香气里,承载着他对咖啡的全部热爱。
来源:“人民网”客户端
孟连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王蕊
责编
董俊华
编审
岩三卡
投稿邮箱:ynmltv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