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被识别的民族村里夫妻婚后不同居,繁

克木族——中国最后一个“未识别民族”克木族是一个生活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原始部落,由于地处边境,因此在老挝、缅甸等与中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也有少量分布。尽管克木族人口稀少,对外消息也比较闭塞,但族内却有着一套独特、甚至在外界看来非常奇葩的制度。毫不夸张地说,克木族是当下社会为数不多还处于母系社会的民族,女性拥有主要生育力量,所以权力大,男性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服从女性的命令。这一点在他们婚姻制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克木族的习俗,部族男女婚后不能同居,丈夫只能住在树屋上,没有妻子的暗示或允许,他们是不可以下树的,连生孩子都得看妻子的意思。

如果妻子想繁衍后代了,她们会用一根长长的竹竿作为沟通工具,暗示丈夫可以从树屋下来与自己同住一晚。事后有了孩子,如果是男孩则由男方抚养,女孩的话就归女方照看,男方可以看望自己的女儿,但事先必须经过妻子的同意。除了汉族,人口在以上的少数民族数量就多达25个,占据了中国少数民族半壁江山的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省份。然而在云南西双版纳有这样一个原始部落,族里人世世代代长居山林,隔绝外界信息且不与外族人往来,时至今日还保留着夫妻婚后不同房的风俗,这个奇特的部落就是克木人部落。提起克木族,想必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克木族因为人口稀少,而且风俗习惯与其他民族完全不同,所以被官方划定为未识别民族。

可即便如此,克木族人仍拥有身份证,因此出行生活与外族无异。克木人有专属自己的交流方式,日常交流说的也是克木语,外族人根本听不懂他们说话,只能靠族里少部分掌握傣文和汉语的人才能勉强交流。尽管克木族的风俗习惯与外界大相径庭,但是他们的生活与很多原始部落相似。克木族居住在热带雨林中,长期自给自足,主要以农、林、渔业为主,外界的影响很少,他们能够自给自足,生活习惯自成一体。总的来说,克木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虽然奇特,但是我们应该尊重其传统文化。对于我们而言,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克木族的基本情况,让这个“未识别民族”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多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增强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你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尊重和保护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呢?克木族的奇葩婚姻习俗引发热议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最有名的非少数民族部落莫过于克木族。这个神秘的部落一直以来都因其特殊的婚姻习俗而备受争议。在克木族,夫妻婚后不同居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婚姻习俗对于大多数外族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和认同,但对于克木族人来说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这种奇葩的婚姻习俗到底对克木族人有哪些影响?如今,部落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奇葩婚姻习俗的背后据了解,男女不同房的克木族奇葩风俗,究竟为其带来了哪些不良影响?在克木族的传统观念中,男女一旦结婚,男方必须追随女方居住,生活中更是化身“妻管严”。

没有女方的允许甚至都不能轻易从树屋上下来,这是克木族很早之前就定下的规矩。除此之外,本族人不可与外族通婚,同族中同姓之间也不能结婚。由于克木族男女对图腾有着近乎痴狂的崇拜,所以图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婚配制度。如果一对情投意合的男女身上所用的图腾一样,那么他们是不能结为夫妻的,即便再喜欢而且不是近亲的关系,婚姻也是不被族里认可的,夫妻关系自然也就不存在。虽然这种婚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部族血脉的正统性,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先,克木族人口数量较少,不与外族通婚使得这里近亲结婚的概率非常高,生下的孩子要么畸形要么早夭,这势必会危害克木族的人口增长,同时对克木族的生存发展也是不利的。

其次,夫妻婚后分开居住,甚至分开照顾子女,孩子长期缺失父爱或母爱,也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这样的婚姻习俗往小了说破坏的是一个家庭的完整性,往大了说则是威胁整个部族的发展。克木族的现状近年来,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兴起,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克木族人也越来越受到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