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几内亚有1000种语言,中国只有
近代民族大熔炉这一普遍现象的重大例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今天的中国无论在政治上、文化上或是语言上似乎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至少在外行人看来是这样。它在公元前年就已在政治上统一了,并从那时起在大多数世纪中一直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自从中国开始有文字以来,它始终只有一个书写系统,而现代欧洲则在使用几十种经过修改的字母。在中国的12亿人中有8亿多人讲普通话,这是世界上作为本族语使用的人数最多的语言。还有大约3亿人讲另外7种语言,这些语言和普通话的关系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就像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关系一样。
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虽然有人长期定居,但语言并不统一,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在语言上明显的近乎统一也就令人费解了。
例如,新几内亚的面积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它的人类历史也只有大约年,但它却有种语言,包括几十个语族,这些语族之间的差异要比中国8种主要语言之间的差异大得多。
西欧在印欧语传人后的-年中,逐步形成或获得了大约40种语言,包括像英语、芬兰语和俄语这样不同的语言。
然而,有化石证明,50多万年前中国便已有人类存在了。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必然会在中国产生的那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语言到哪里去了?
这是一幅详细的中国语言地图:
图1:中国和东南亚的4大语族
图2:东南亚和东南亚的现代政治边界,用以说明图1所示语族的发布。
对我们所有习惯于把中国看作铁板一块的人来说,看一看这幅地图真叫人大开眼界。
原来,中国除了8种“大”语言——普通话及其7个近亲(常常只是被统称为“汉语”),说这些语言的人从万到8亿不等——还有多个“小”语种,其中许多语种只有几千人使用。所有这些“大”、“小”语种分为4个语族,它们在分布密度上差异很大。
普通话及其亲属语言,构成了汉藏语系中的汉语族,连续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和华南。人们可以从中国东北徒步穿行整个中国到达南面的东京湾,而仍然没有走出说普通话及其亲属语言的人们所居住的土地。
其他3个语族的分布零碎分散,为一些“聚居区”的人们所使用,被说汉语和其他亲属语言的人的“汪洋大海”所包围。
特别分散的是苗瑶(亦称曼-勉)语族的分布,这个语族包括万人,大约分为5种语言,带有富于色彩的名称:红苗语、白苗语(亦称条纹苗语)、黑苗语、绿苗语(亦称蓝苗语)和瑶语,说苗瑶语的人生活在几十个孤立的小块地区,被其他语族的人所包围,它们散布在一个50万平方英里的地区内,从华南一直延伸到泰国。
另一个零碎分散的语系是南亚语系,这个语系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越南语和柬埔寨语。万说南亚语的人的分布地区,从东面的越南到南面的马来半岛,再到西面的印度。
中国语族中的第4个也是最后一个语支是傣-加岱语支(包括泰语和老挝语),这个语支有万人,其分布从华南向南进入泰国半岛,向西到达缅甸。
当然,今天说苗瑶语的人的分布之所以如此零碎分散,不是由于古代有什么直升飞机把他们东一处西一处地投掷在亚洲大地上。人们倒是可以猜想他们本来具有一种比较近乎连续的分布,后来之所以变得零碎分散,是由于其他语族的人进行扩张,或诱使说苗瑶语的人放弃自己的语言。
事实上,语言分布的这种变得零碎分散的过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过去的年内发生的,作为历史事实这有充分的文献可资证明。
现代说泰语、老挝语和缅甸语的人的祖先,都是在历史上从华南和邻近地区迁往现在的地点、相继淹没了早先移民在那里定居的后代。
说汉语的族群特别卖力地取代其他族群,并在语言上改变他们,因为说汉语的族群鄙视其他族群,认为他们是原始的劣等族群。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的中国周朝的历史记载,描写了一些说汉语的诸侯国对中国大部分非汉语人口的征服和吸收。
现存的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著作表明,当时的华夏族就已常常觉得在文化上比非华夏族的“野蛮人”优越,而华北人也常常甚至把华南人也看作野蛮人。
例如,公元前第一个千年,周朝后期的一位作家对中国的其他民族作了如下的描绘:
“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这位周朝的作者接着又把南方、西方和北方的原始部落说成是沉溺于同样野蛮的习俗:
南方日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西方日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日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由华北的这个周王朝建立的或以周王朝为榜样的一些国家,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中向华南扩展,最后于公元前年实现了秦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的政治统一。
中国的文化统一也在同一期间加速进行,有文字的、“文明的”华夏诸国吸收并同化了没有文字的“野蛮人”,或成为这些人仿效的榜样。
这种文化的统一有时是很残暴的,例如秦始皇宣布以前的所有典籍都是没有价值的,并下令把它们焚毁,这给我们现在了解中国的早期历史和文字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这些和其他一些严厉的措施对于华北的汉藏语向中国大部分地区传播,并使苗瑶语和其他语族的分布落到如今零碎分散的状况,必定起到过推动的作用。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