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锈带将变生活秀带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昆明日报」
历史的旧痕迹也能为时代发展赋能。
近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昆明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昆明将加快发展特色工业文化,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协同互进,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把“工业锈带”涂上“生活亮色”。
昆明,一座镌刻了无数“中国记忆”的城市,中国第一台望远镜、第一座水电站、第一根电缆……无数个“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这不仅是昆明的荣光,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国家记忆”。此次《方案》的出台无疑对激发昆明城市新动能,打造文化新地标,赋能人民美好新生活具有时代意义。
目标
到年实现
全市工业遗产“四大提升”
昆明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早在20世纪初,昆明就主动开埠,走上了城市现代化的道路,现代工业开始在云南兴起。抗战时期,昆明作为大西南后方基地以及联系中外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终点,吸引了许多企业迁移到此。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流人昆明,工业、商业、文化、城市建设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曾创造了全国“三个第一”为世人瞩目,并留下了大量种类齐全的工业行业和近代工业建筑。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一些门类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但工业建筑、生产车间成为具有特定价值的工业遗产。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农耕社会时代那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悉心加以保护,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重视有所欠缺。工业遗产既是城市工业文明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见证了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也伴随着城市的开发开放和一代人的成长。工业遗产特殊的历史记忆与景观,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提出,到年,完成全市工业遗产调查、评估和认定工作,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创新一批工业历史文化展示传播模式,打造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品牌项目,实现全市工业遗产保护水平有力提升、风貌韵味有力提升、展示效果有力提升、影响力有力提升等“四大提升”。
现状
60处工业遗产
列入市级推荐保护名录
为进一步夯实昆明工业文化发展基础,弘扬优秀工业文化,加快推进昆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促进城市更新改造,探索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年,昆明开展了全市工业建筑遗产摸底调查。目前,已完成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外(一期)的调查,预计于今年内完成对中心城区外(二期)的调查。
经过两个阶段的摸底调查发现,中心城区内(含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及西山区、呈贡区的部分区域),有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30家,具有工业遗产、遗址建筑保护价值的建构筑物71处,主要分布在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和西山区。中心城区外完成了对西山区海口街道、晋宁区、嵩明县范围内70多处工业企业的调查,最终确定了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30家。
截至目前,昆明共有60处工业遗产列入市级推荐保护名录。其中,有3处工业遗产已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分别为石龙坝水电站、昆明钢铁厂、国营二九八厂(云南光学仪器厂);2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石龙坝水电站、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3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即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旧址(团山发信台旧址、红庙收信台旧址)、云南水泥厂立窑、茂麓厂冶铜遗址;另有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任务
明确6项重点工作
形成一批工业遗产文化产品
按照“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完善体系,形成合力;明确路径,多方参与;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原则,《方案》明确6项重点工作任务,即开展资源认定管理、推进重点保护展示、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繁荣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文化生活新空间、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其中,在资源认定管理上,继续开展工业遗产的全面调查、评估和认定工作,对达到认定标准的工业遗产原则上都进行普查登录,并开展工业遗产动态监测和保护利用效益评估。
在工业博物馆体系建设上,打造重要工业遗产博物馆、专业性工业技术博物馆、传统行业博物馆等,不断推动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博物馆资源,建设网上博物馆,大力推广云计算、大数据、AR/VR技术、全息投影等高新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方面的运用;鼓励各类学校结合课程设置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把工业遗产作为载体,将昆明市独有的古滇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近代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之结合,发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会展经济和文化活动等新业态;完善配套商业服务功能,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
此外,将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将能够凸显工业文化特色的景观标志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支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节、艺术节、博览会、体育比赛等活动相结合,拓展工业遗产的价值普及和传播推广渠道,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工业遗产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
路径
建设3条“生活秀带”形成重点示范区域
根据昆明老工业遗产分布情况及各县区开展工作的成熟程度,《方案》提出,利用老工业遗产在主城西山区、五华区以及东川区建设3条“生活秀带”,形成重点示范区域。
五华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平台
五华区是昆明历史上的老工业聚集区,主要由王家桥片区和金鼎片区两个部分构成。经过多轮产业结构调整,昆明新飞林人造板有限公司、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部分工业企业逐步“退城入园”,原厂址已按城市控规进行商业住宅综合开发,但目前辖区内传统工业企业仍较为集中,昆明卷烟厂(红云红河烟草集团)、云南冶炼厂(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炼总厂)等年产值上百亿的大型企业依旧落户于此。
《方案》提出,按“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依托王家桥、金鼎两个工业遗产集中分布点,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以云铜搬迁为契机,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调整,优化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平台,提升片区辐射带动能力。其中,王家桥片区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创作生产、会展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产业。以云冶专线为媒介,以云铜厂区改造利用为核心,在综合平衡厂区搬迁成本的同时,积极整合区域内及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点,以公园、绿地等方式保留铜业文化元素,凸显工业文化特色。同时,借助五华区浓厚的现代商务商贸气息,发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会展经济、主题论坛以及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完善商业服务功能,打造综合性的城市副中心。
金鼎片区则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类产业。围绕“国家广告产业园”这一核心品牌建设,继续推进创库、秘境M60创意园等向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鼓励和推进其他工业遗存、遗址积极转型发展,进一步丰富美术馆、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文化街区等功能,对接市民和游客的文化艺术消费需求,植入丰富多样的创意餐厅、创意咖啡厅、酒吧、文创商品店等。持续推进金鼎片区老旧厂区、厂房改造,激活市区周边的工业文化遗址,打造与现代都市生活紧密连接,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业态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生活空间。
西山区打造近代工业遗产品牌
西山区的海口、马街、云纺片区,作为近现代云南工业发展的摇篮,诞生了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第一根电缆、第一架望远镜等多个全国第一。《方案》提出,将西山区作为全市工业文化遗产的文化重点片区,通过构建工业博物馆群等工作,挖掘展示文化内涵,打造近代工业遗产品牌。
具体来说,在海口片区建设由石龙坝水电站博物馆、中国光学历史博物馆、云南水泥厂立窑(水泥文化体验馆)共同构成的博览型建筑群。借助多个“中国第一”工业遗产开展科普研学,深入挖掘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打造中小学研学基地,并引入专业力量进行课程体系开发。在云纺片区依托已经建成的云纺博物馆,重点宣传工业文化。以工业遗产所蕴藏的工厂、工匠、工艺等主题,策划创作情景剧进行展演;引进举办中国风时装走秀、文创集市等品牌活动,以多元活动为空间赋能,诠释“生活秀带”的丰富内涵。
东川区打造全景旅游新地标
东川区是以铜矿采选、冶炼为主的衰退型资源枯竭城市,一直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矿业城市和铜工业原料的供应产地,采矿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誉,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铜矿产地,也是云南省工业活动的集中地,有较大的工业集群,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
在上述资源中,以汤丹矿区最具特色,开矿历史悠久,老工业区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工业遗迹留存相对较好。《方案》提出,将大力发展现代全景体验式旅游,实现工业、生态与旅游的融合,实现东川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升级,闯出一条独有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同时,以时光体验为主题,以东川铜矿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为背景,按照时间推进、层次递进,呈现“旅游梯台”,营造矿区情景氛围,提升改造传统老旧建筑,展现自然民俗风光,共同凝固成一座包含“铜矿记忆”“苏(苏联)式风韵”“汤丹风情”三大主题区域的全景旅游新地标。
部分工业遗产简介
五华区
昆明卷烟厂(红云红河烟草集团):位于五华区龙泉路号,年昆明纸烟厂并入,年更名为昆明卷烟厂。昆明卷烟厂的历史是一部挑战洋烟、振兴民族烟草工业的奋斗史,为云南省发展和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厂区于年5月竣工投产,西侧老厂区闲置至今。
云南冶炼厂(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炼总厂):位于五华区滇缅大道号,是我国“一五”计划项重点工程之一,于年动工兴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唯一采用大型矿热电炉炼铜的企业,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十强企业”和云南省“十大企业”之一。
昆明市轻工机械厂(金鼎文创园):位于五华区金鼎山北路23号,始建于年,前身是云南建云工厂机修车间;年,工厂开始扩建,建成金工、冷作、铸工、锻工等车间及配电室;年以后,又建成办公楼、宿舍、仓库等,总占地面积84万平方米。于年打造成为我省第一个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正式投入运营。
昆明市轴承厂(智库):始建于年,主要以生产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汽车离合器轴承等为主,不仅是云南省最大的以生产轴承及其配件为主的专业工厂,还是全国轴承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其中,米轨火车轴底轴承生产资质全国仅此一家,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至泰国、缅甸、老挝。年,老厂房正式停产,并于年将厂房租赁给智库空间。
昆明团山钢铁厂:位于黑林铺前街59号,始建于年,建成两座55立方米的小高炉,年产9万吨生铁、5万吨钢、4万吨钢材。
西山区
石龙坝水电站:始建于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我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第一座德国西门子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仍在正常运转。于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国家工业遗产(第一批)名单。
云南光学仪器厂(国营第二九八厂)旧址:始建于年,是中国第一个军用光学仪器厂,中国光学的摇篮和故乡,生产出我国第一具望远镜、第一具红外变像管、第一具微光像增强器。其生产的产品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的发射作出过重大贡献。
云南水泥厂熟料生产立窑:始建于年5月4日,是云南省第一座立窑,曾为全国抗战胜利、云南省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云南纺织厂:前身为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纺织厂,于年筹建创立,年开工投产,是云南第一家现代机器纺织企业。
东川区汤丹片区
茂麓厂冶铜遗址:位于东川区舍块乡茂麓村,始建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巧家县志》记载,“茂麓厂乾隆三十三年产铜二十八万斤”,当地有“四十八排炉一天要炼三背铜”的民谣,故又称“茂炉”。
东川矿务局:是“一五”计划时期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的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之一。东川矿务局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新中国成立至年东川建区之间50年左右的时段里,为国家生产精铜40多万吨,提供了价值50亿元的铜、金、银等贵重金属,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席记者廖兴阳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445.html